美文网首页
父母只要看懂《弟子规》前四句话,不用再看神马育儿书

父母只要看懂《弟子规》前四句话,不用再看神马育儿书

作者: 心理咨询师王麗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21:49 被阅读0次

《弟子规》早已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先人格养成,有多余的精力,再管学识。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如今思想之浮躁乱象,恰是将《弟子规》全反了过来。把这四句不仅要倒着念,可能恨不得就只剩下了“学文”了,完全本末倒置,不乱才怪!

压榨孩子所有的时间准备考试,孩子没精力也没机会体验生活;父母像计时器一样抓着孩子辅导,父母和孩子都没办法和彼此好好相处,导致孩子无法获得充分的条件完善人格。

从幼儿园的抢跑,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不断拔高,进入大学终于达到“终点”,没有健康的人格做支撑,从此一蹶不振。

这一路,就像只骡子,被数不清的鞭子赶着,四脚着地、马不停蹄、不敢稍停,等停下来时,却忘了如何站立行走。

父母当初只以为赶着孩子跑到终点拿到第一名孩子便功成名就,却怎么也想不到经过这么久的驯化,把孩子驯化成了一头骡子。

更要命的,知识更新这么快,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学校里的那点知识将很快被淘汰。当知识的面具褪去,便是人格的裸泳,人生的游戏刚刚开始……

父母当初以孩子的成绩为骄傲,随着孩子进入社会,再没有知识类的竞赛排名,父母将和孩子一起面对从成绩优秀到无以鉴定优秀的落差和茫然。

并且,在人生的游戏中,没有学校那样的圈圈限制,没有知识竞赛排名的参考坐标,所有人都被还原成宇宙中漂浮的一个点,人格成为重心所在。

可以说,到这个阶段,如果还要攀比,那比的就是人格,比谁更自由,但自由如何比?显然这就是个谬论。所以应该这么说:到这个阶段,人格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达到自由。能or不能,攀比毫无意义。

很多焦虑的父母的问题在于,缺乏自知之明:既看不到自己的短视,又看不到未来的变化,于是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欲速则不达。往往愿望是好的,结果事与愿违。

别问父母该做什么,因为父母对孩子做什么并不重要,父母是什么样子才最重要。

父母可以严格,但仍是有爱的严格的父母,而不是严格的驯兽师。这样,即使父母用了鞭子,孩子也总会记得自己是个独立的人,而非骡马。会记得,终有一天,自己是要走向自由的。

相关文章

  • 父母只要看懂《弟子规》前四句话,不用再看神马育儿书

    《弟子规》早已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先人格养成,有多余的精力,再管学识。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

  • 今天你有读"杀掉你脑细胞"的书吗?

    很多不用费脑就能看懂的书,似乎更受我们的青睐,但正因为不用费脑,或许我们不管是看哪段话或哪句话都只要看一遍就可看懂...

  • 孝心从一顿饭开始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来自《弟子规》的名句。这四句话...

  • 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刚刚看一本育儿书,刚看个开头几句话就被这句话吸引了,育儿过程就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是的,谁都没有上过父母学校,教育孩...

  • 只要把书读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转自蔡叔的文章。 以前父母总跟我说一句话,只要把书读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我相信这句话到了今天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 新编《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开机前,问父母,彼不用,汝再使;父...

  • 辞职带娃一年多,终于释怀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任何育儿书,首先应该接受教育的就是家长。家长学会并掌握育儿...

  • 文学常识_20181207

    1、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 、《三字...

  • 2022-08-12

    只要带上一段时间孩子,没有再看或者再听关于育儿的知识,自己就会不自觉忘掉很多看过的关于育儿书中自己当时深以为...

  • 转发新编《弟子规》

    新编《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开机前,问父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只要看懂《弟子规》前四句话,不用再看神马育儿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v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