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让爱变了味,做了“孩子奴”,3招教你摆脱“包办”父母阴影

别让爱变了味,做了“孩子奴”,3招教你摆脱“包办”父母阴影

作者: 西达雅 | 来源:发表于2019-07-24 17:17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回老家探亲,住在婶婶家,我看到了这样一幕:

    十九岁的堂弟今年读大二,因为学校离家远,他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回家。为了欢迎儿子回家,他父母提前打扫了房屋,还准备了不少好吃的,就想孩子好好陪陪自己,共享天伦。然而,高兴日子没两天,天伦之乐变成了唠叨埋怨。

    原来,堂弟在家每天只知道躺在床上玩手机,叫他吃饭像是求他一样,吃完饭碗筷往桌上一放,就拍拍屁股走人,从来没想过帮父母干家务分担一下,又或者陪老人散散步、聊聊天,安慰一下。

    对于他这种行为,他父母虽然很生气,但总是一边嘴上埋怨,却又一边心甘情愿地帮儿子打理一切,还美其名曰“孩子还小,再大点就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了”。

    真的会这样吗?其实不然。

    《正面管教魔法书》中告诉我们,如果父母总是把“他还小”、“不懂事”之类的话当作口头禅,一遍又一遍地催眠自己,这样子的“包办”不仅会让自己身体很累,还会让自己心理很累。

    《正面管教魔法书》是由美国著名早教专家艾米·麦克瑞迪所著,她是全球正面管教理念主要发起人之一。二十年来,她始终坚持通过电视节目、脱口秀、论坛、在线课程等形式积极推广正面管教,帮助家长们用积极、正面、平和、有效的方式跟孩子互动。

    在本书中,她揭示了,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正在悄悄沦为孩子的“奴仆”,自己的辛劳背后隐藏着的是孩子自私自利、理所当然的心理。

    包办的源头在哪里?

    包办型父母在中国式家庭中并不少见,但是他们在辛苦操劳的同时,往往一点好都得不到。不信你看,孩子在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服务的同时,又对父母的唠叨、埋怨各种不领情、不耐烦,不愿和父母沟通,不愿承担责任等等。

    根源一:不让孩子参与家务

    一方面,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不愿洗碗、叠被子、洗袜子等等这些家务活,在父母看来是小事,他们会为孩子开脱,认为孩子平时功课太忙,做家务浪费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如就帮孩子把一切都打点清楚,让孩子能够安心学习。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觉得叫孩子去做家务,孩子总是推三阻四、讨价还价,有时候还闹脾气,倒不如自己干,速度还快,还省事儿,所以就不愿再去问孩子愿不愿意尝试。

    最终导致了,家务活儿都是我们在做,无论孩子多大,都不会帮忙。

    根源二:用金钱奖励孩子

    许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做某事,比如做作业、倒垃圾等,会用金钱去奖励孩子。殊不知,金钱物化这些积极行为的同时,消磨了孩子对于自己应做之事的责任感,消磨了为家人做共享的归属感。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老爷爷家门外有一片空地,有一群孩子总是会在午休时间,到他家外面踢易拉罐玩,老爷爷每天都被叮叮当当的声音吵得睡不好觉,为此他想了一招。

    这天他把孩子们都聚集起来,告诉他们,谁踢易拉罐踢得最远,就给他奖励十块钱,孩子们很兴奋,一个个争相比赛。一连好几天,老爷爷都有奖励,直到有一天他说,爷爷没钱了,以后不能奖励你们了。

    结果孩子们不干了,他们想,没有奖励我们还踢什么,浪费力气,于是老爷爷的门外重回清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金钱奖励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踢易拉罐是为别人踢的,没奖励就不做。他们都忘了,自己一开始踢易拉罐是为了玩乐,觉得开心。

    同理,要是父母奖励自己做作业、做家务,孩子会觉得做作业是在替父母做,做家务是在替老师做。形成这样的认知,对于奖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一天父母无法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再继续做。

    包办的危害很严重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男子将怀孕4月的妻子骗到泰国,在某景区将妻子推下悬崖,只为了霸占妻子的财产。多亏了妻子命大,活了下来,向警方揭露了事情的真相。

    在得知男子被捕后,男子的母亲在新闻采访时说了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一出震惊全网,三四十岁的人了,还是个孩子?犯了错,父母还企图用这一借口,想让错误一笔勾销?,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父母对于孩子的“包办”,其实不是在帮孩子,而是会在害了孩子。

    包办会让孩子变成自私自利、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不仅无法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还会沦为啃老族,成为威胁到社会安全的自私者。

    此外,不少父母对于孩子的依赖也甘之如饴,更加促生了孩子自私自利心理的出现。若是父母能够清醒认识到帮孩子做一切事情的危害,也许就会有所顾忌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帮孩子“包办”一切,更好地教养下一代呢?

    第一,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我闺蜜女儿今年6岁,学校布置孩子回家帮助妈妈做一项家务活,并让家长签字。孩子一开始很积极,闺蜜也想鼓励孩子干活,就让她帮忙洗碗,谁知道孩子不小心摔坏两个碗,闺蜜赶紧把她拦开:“小心点啊,那么笨手笨脚的,妈妈来,你去学习吧,一会儿妈妈帮你签字就行,你就跟老师说你洗碗了。”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干家务活相当于添麻烦,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很多机会,比如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挑战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体验为家人付出的归属感和地位感等等。

    如果我们一切都为孩子代劳,打击孩子自己的努力,无异于对他说:“你只会把事情搞糟。”或是“你太小了,帮不上任何忙。”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排斥在家庭劳动之外,更容易养成自私自利心理。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做点家务,不要一味打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正确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第二,坚持原则,拒绝孩子讨价还价

    不少父母都困扰,每次给孩子布置任务或者制定规则,孩子总会和父母讨价还价,或者是用哭闹让我们妥协。

    比如平时都要求孩子晚上9点睡觉,结果暑假了,孩子玩得嗨,央求父母,我们又允许孩子推迟到10点,甚至11点才睡。

    这样的做法其实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我可以和父母讨价还价。如此一来,孩子会在各种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讨价还价,比如这道数学题不会做,爸爸能不能帮我算算看;我不喜欢倒垃圾,能不能不倒。

    如果父母不能坚持原则,那么孩子对于遵守规则的意识就会淡薄,从而不愿意去遵守约定。

    第三,善使用“只有……才能……”句式

    艾米·麦克瑞迪,美国著名早教专家曾在他的《正面管教魔法书》中提到一个方法,或许父母都用过,但是却没有意识都它的作用,那就是善使用“只有……才能……”句式。

    当孩子排斥做某事时,用“只有……才能……”的句式,可以让孩子乖乖接受我们的建议。比如只有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周末才能和我们去玩;只有做完家庭作业,才能够看半小时电视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把孩子不太想做的事情安排在他乐于做的事情前面。

    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责任的,都要做事,不能理所当然地坐享其成。

    《育儿术入门》中有一句话我时时拿来警惕自己: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你绝不可替他做一个事事依赖的孩子,往往也是一个性格专横的孩子,如果我们不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他就会成为没有责任心的人。

    愿和你共勉,做一个能给孩子正面引导,支持和鼓励孩子用于担当、有责任心的妈妈。愿我们的孩子逐渐学会为家人做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更快乐、更优秀的人。

    �B�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爱变了味,做了“孩子奴”,3招教你摆脱“包办”父母阴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xd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