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5124/4914ca7e85df4377.jpg)
成为母亲之后,看到那样一个小小人儿孤单单的离开母亲到了陌生环境,就会很心疼。那么大还无法断奶,也是因为吃奶给予他安全感吧。不过在凉亭吃奶的镜头,有些暧昧的性暗示了,那不安的手指。
演员很棒。从小到大的皇帝,都有血有肉,让人忍不住代入其中,感同身受。像是他身边的一个朋友,一个同伴,或者是一个影子。感受到他的孤单害怕,他的喜怒哀乐。其他演员也都演技派,只陈冲和邬君梅演的皇后和妃子,有几个动作和眼神的特写镜头,有些刻意,让我有些出戏。
少年时候的皇帝,有过抗争,想要逃离。
青年时候的皇帝,也是意气风发,也是有改变世界的念头,就像其他年轻人,在那灿烂的年纪有过的世界任我行的自信光芒。
他也有过一段好时光。尤其是有了两个年纪相当的妻子(皇后和淑妃)的那段时光,年轻人的欢乐快活。
看到作为战犯的他,在地上用粉笔写下“溥仪”两个字,感受到爱新觉罗·溥仪,作为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个体出现在我面前,而不再是历史课本上轻飘飘无关痛痒的一个名字一个知识点了。疼惜他的经历,与他有了连接,像对待身边亲朋那般怜惜他。
没文化。也是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浅薄。对中西两方的文化,都不够了解。对西,这么多年英语都没有学好。对中,古代知识了解太少,故宫牌匾上的字都认不清,更不用说它背后的文化故事。看到皇帝成亲那一幕时候的感触。
可是,对当下的我而言,这是必须的知识点么?我需要更先了解掌握的,是什么呢?好像,连当下的生活,我都没有过好。逻辑不够清晰,三观不够稳固,时不时抑郁,浑浑噩噩的活着。
现在的资讯太多,知识量很大,我可以、我需要选择我所需要的,不要焦虑浮躁。沉下心来生活。我的一生,平凡独特的一生。
时机不对。当他年少充满活力不甘被困想要离开的时候无法离开,当他能够离开被迫离开的时候,他已经过了那年少轻狂的好时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保持年轻活力的心态。不惧改变。对未来仍然有所期待。
其实是我将自己的感触代入太多了。离开紫禁城的时候,他也还才21岁,还年轻。还有未来。他也有很多资源。这是普通青年所不具备的。他在那特殊的年代,是个特殊的人物,因他的血脉因他的机缘。
他有很多梦想很多行动,但也总是差一点。差一点就可以去欧洲,也许就可以进入更宽广的世界。他所处的时间空间,其实已经很宽广,很剧烈,很重要。只是,他在其中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他想要的,可能是没那么身不由己的世界,理想中可以尽情实现梦想的世界。只是现实始终残酷,如今的我们,很多时候,也依然是身不由己。也依然是混混沌沌的度日。
觉得拍得还是挺从容的,那些告别的时刻,尤其是从紫禁城出来的那段。想象实际上可能会更为兵荒马乱。但也只是我的想象了。
《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
看了历史上的溥仪的照片,对比电影,是电影中的演员形象更好。尊龙,包括其他演员,从小的,到大的,演得都挺传神的。导演也是高水平,厉害。(那是,不然能随便得奥斯卡最佳么~)
网上找些资料,发觉溥仪在被赶出紫禁城之前其实也有可以外出的时候,应该是在成年之后吧。电影还是有些艺术化了,让人感觉他一直类似被囚禁。
国际联盟。事物真是普遍联系啊。格局要大些。
所求与所得。有时候想要的,最终得到了,却与预期的并不相符。其中的偏差,可能是惊喜,可能是失望。溥仪最开始期望一个摩登的妻子,对17岁的婉蓉觉得年纪太大不满意,新婚之夜见到真人,却发觉她有美国的家庭教师,会跳舞,应该很惊喜吧。溥仪最开始去满洲里,以为可以利用日本,但还是太弱太天真,成为傀儡。
日本想要征服亚洲征服世界的心理可以理解,就像小孩子以为拥有全世界。但他们的实力不够,去占有的方式也不对,太残暴。如今的世界,拥有全世界不需要从实体上去拥有。而且你所可以拥有的,总归有限。而且到底哪些是有价值的真正值得拥有值得珍惜的呢?路要走对。
人到中年,真是容易面目可憎,容易越来越不自由。要警惕。要自省。
历史,也复杂,也简单。需要找到核心。主线。
平静的老年挺好的。经过少年时候的梦幻,中年时候的慌乱,达到从容平静的最后。
但每个人的老年也都不一样。那伛偻缓慢的身影让人心酸。所以,也要保持健康运动呵。
溥仪还是弱了,在历史的洪流中只能被迫沉浮。毛则是更为强大,雄才大略,贴近底层,顺应历史潮流,是开创性的大人物。
最后的溥仪,也算是与历史和解了。
时空交错。回忆与现实交织。
好片。能够安静看完,也是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