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如何来的?这不妨从民间流传着春秋名臣介子推的故事讲起。
当年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落江湖,在最艰难的时刻,割下大腿上的肉来保证重耳的饮食。重耳非常感动,表示有朝一日做了君王,一定要厚赏介子推。十九年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也履行承诺要对介子推进行封赏。但介子推却带着老娘躲进了绵山,他做这些事不图回报。
晋文公急着报恩,赶紧派人到处找介子推。可是绵山很大,一直也没找到,这时有人给出了个馊主意,说你三面放火烧山,留一面不烧,介子推为了活命,肯定就带着老娘从没烧的那面跑出来。晋文公情急之下还真就这么干了,可直到大火烧灭了,也没见介子推跑出来,进山一搜,没想到介子推与母亲抱树而死。死前还给晋文公留下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子推的举动让晋文公羞愧难当,为了纪念介子推,他规定在寒食节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的冷食。寒食节一开始期限是一个月,但一直吃冷食对肠胃不太好,渐渐地缩短到一天,日子就定在就在清明节的前一日。寒食节当天,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因为日期与清明节相近,后来就与清明合二为一。而清明也不单是祭祀介之推,还可以祭祀自己的先祖。因此有些人认为,清明其实是为了祭祀介子推而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