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成长树”有篇文章《晚上三小时,陪伴孩子的最实用方案》,读后感慨良多,受益匪浅。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晚上进了家门就把手机丢一边,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顺便有时候也提升下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把晚上的三个小时分三段来处理:
(一)6到7点,亲子时间重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多样,比如让孩子口述在学校的经历,妈妈来画,比单纯地问,“今天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多。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掌控感,参与度自然就提高了,会描述出细节来。从中,母亲可以掌握很多班上小朋友的信息。
(二)7到8点,主题活动时间。画画、玩积木、拼乐高、英语课、下棋、玩桌游……两个孩子会比较好互动一些,小孩子玩手指画会比较开心又随意。大些的孩子,妈妈们可以跟娃一起画,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专注,又有了自己的怡情时间。手工可以应景,也可以包罗万象,比如“棉棒新玩法”。数学,给孩子一个计算器,扮演商店买东西的过程,孩子很乐意,并且会编出不少番外情节。棋类:锻炼思维、培养输赢观和抗挫能力。从自制的简单地图开始,熟悉规则后,逐步过渡到五子棋、军棋,甚至围棋和象棋。运动,放放舞曲,随便动动,跟着app联系机组hiit,欢迎爸爸参与其中,负重俯卧撑。再有就是躲猫猫之类的游戏。
(三)8到9点,就寝准备时间。洗澡和亲子阅读。
等娃睡着后妈妈们的夜生活就开始了:聊天、看一集欧巴,看书,整理白天的思绪。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
与孩子相处,省下的力气终究会反扑回来,细想的确如此,世间万物,只有人与人的感情没有捷径可走,爱情亲情都一样。作为职场妈妈,一天24小时,真正和孩子正面沟通的时间只有3个多小时,如果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地应付孩子,于他于我都将是对生命的浪费,是对增进感情白费的一番功夫。
所以,有人参加关闭朋友圈的行动,我想关不关在其次,关键是自控,一来减少朋友圈的关注人群,二来自我约束就好。
育儿的过程没有绝对的金科玉律,永远是边试错,边修正,“诚惶诚恐”多于“志得意满”,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得加油起来,孩子像面镜子,对照镜子,我只能调整自己,修正自己,给她最好的示范,压力很大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