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刚上幼儿园没几天,就被班主任各种投诉,说他不仅喜欢推人,喜欢把其他小朋友搭的积木全部推倒,还把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布置的学习区的贴纸全撕毁……
我知道我的孩子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乖,甚至过于调皮捣蛋,我行我素,不听指挥,甚至是听不懂老师的话,给老师造成了很多很多麻烦,也可能会随时引爆老师的忍耐极限。因为我也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直到我看了由大卫·路斯卡著,布鲁斯·英格曼绘的低幼绘本《巨人宝宝大破坏》(适读年龄:2-6岁)以后,我的心里有了答案:“爱搞破坏”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面对孩子的破坏期,作为父母和其他养育者,是可以从这本绘本里学习到一些育儿经验的。
1.孩子需要适当释放破坏欲
《巨人宝宝大破坏》以幽默、夸张的形式,以及色彩明快的插图讲述了一个巨人宝宝搞破坏的故事。他推翻高山、踏平森林、踢倒房屋和桥梁、坐塌火车站、摇晃双层巴士、踢翻城堡的围墙……
绘本独特的文字排版设计不仅体现了巨人宝宝毫无章法的破坏行为,同时也体现了国王等众人的慌乱和束手无策。
“推翻了”、“踏平了”、“踢倒了”、“扑通”、“摇晃着”、“踢翻了”等几个字,不仅放大了,而且还具有节奏感和动感,让人仿佛看到巨人宝宝就在眼前搞破坏。
“想想办法”、“我们得想一个办法”、“派出空军战队”等,让我们看到一个手足无措又严肃的国王。
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跟随着巨人宝宝体验了一把破坏欲。
2.家长在书中看到自己和孩子
当国王派出无敌大熊时,巨人宝宝前一秒还紧紧地抱着大熊,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停止破坏的时候,下一秒他就把大熊扔得远远的。前一秒还听到国王喊着“为大熊欢呼”,下一秒就听到众人喊“我们完蛋了”。众人的情绪随着巨人宝宝的行为跌宕起伏。看到这,我感觉这像极了我们刚夸孩子乖不到一分钟就立刻自己打脸的情形,让人忍不住惊叹:“这巨人宝宝不就是我的孩子吗?”
原来全世界同一个孩子同一个家长啊。
面对巨人宝宝的“进攻”,国王不仅召集大臣开会商讨如何平息巨人宝宝的破坏行为,还先后派出了铠甲骑士、空军战队、无敌大熊,以及地牢里最吓人的骷髅恶龙迎战巨人宝宝。
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时的做法:威胁、恐吓。这本质上和书中的国王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像书中的国王一样,对巨人宝宝的破坏行为上纲上线,又是开会探讨、又是派出铠甲骑士和空军战队、又是派出骷髅恶龙,目的就是想要强制性地阻止孩子搞破坏。
除此以外,现实中我们有些家长在看到有孩子在搞破坏时还会给孩子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如“坏孩子”、“熊孩子”、“有些孩子骨子里就是坏的”等,甚至还会指责孩子没有家教。
然而,这非但不能阻止孩子的破坏行为,甚至还会把一些负面的期待投射给孩子。长期的负面投射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一书里说:“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担心和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催眠搞砸。”
3.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善意解读孩子的行为
孩子是否真的在搞破坏?
不是的。
2-6岁的儿童处于破坏期发展阶段,是儿童正常的发展规律,并非孩子坏心眼。
心理学家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指出,孩子的威胁行为或问题行为并非孤立或分散的,而是在具体场景下传递出来的一些心理活动信号。
书中的公主总共说了6次“他只是个婴儿呀”,可是没有人理会她。
公主问巨人宝宝“你妈妈呢?”巨人宝宝哭了起来。公主又说“我们一起去找妈妈”。当他们在厨房找到妈妈时说“我想,宝宝是饿了”。
当妈妈喂宝宝吃饭,姐姐替他收拾地上的玩具时,世界总算平静了下来。
与国王的强硬手段不同,公主看懂了巨人宝宝的真实心理需求,不费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巨人宝宝的破坏行动。
在现实的育儿过程中,我们作为养育者,其实最需要像公主这样的儿童心理学家提醒我们,善意解读孩子的问题行为,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接纳孩子的行为,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破坏期。
4.写在最后:爱、尊重和善意解读
无论是孩子把雪白的墙画满涂鸦,还是将玩具拆得七零八落,作为养育者,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显得尤为重要。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保持善意的解读,不批评孩子,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不向孩子投射负能量。
其实孩子爱搞破坏只是孩子的一个正常发展阶段,处于破坏期发展阶段的孩子,往往喜欢通过搞破坏来探索世界。
永远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保有对孩子善意的解读,爱孩子、尊重规律、接纳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破坏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