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愤怒的思维误区,那我们就要当心了。
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愤怒的频率和程度,会比其他人高,也更容易产生不合理的愤怒,伤害自己和他人。
虽然愤怒情绪,并不是各种暴力攻击犯罪行为的唯一直接原因,但两者确实密切相关。
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的诊断手册里,明确说明,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冲动控制和行为障碍”,常见症状就是无法控制的言语、身体攻击,或者毁坏财产,而这种疾病暴发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基于愤怒”。
在充分了解这些会触发、升级愤怒的思维误区后,应该有意识地在各种突发负面情况发生后,迅速对自己进行心理排查和纠错,实现初步的“愤怒管理”。
一个简单有效的愤怒管理练习方案,建议我们日常演练,从而有助于我们在自己的意识里,建立全新、健康的心理默认路径,以替代原有、不正常的错误反应模式。
这个练习很简单,就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或者你在电脑上绘制一个简单的表格,四栏两格。
首先,我们在脑海中回想一次你印象比较深,后果比较严重的愤怒冲动事件,或者想象一个自己可能被严重激怒的场景,然后问自己四个问题:
1.绘制自己的愤怒流程图,复盘或者想象一下,触发事件是什么?自己的预生气状态又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
2.在评价阶段,我曾放任自己进入了五个思维误区中的哪一个或者哪几个?
3.为了释放我的愤怒,矫正我认为的不公平现象,我做了什么冲动的事情,它对我造成了什么损害?
4.如果在学习了这些愤怒相关知识后,再回到当时的现场,我希望自己做出怎样的不同应对来进行愤怒管理,避免当时的灾难性后果?
当然了,对于愤怒,预先管控,和事后复盘一样重要,不可偏废。
提供另一套简单明确的心理练习方法,帮助我们在遇到意外和挫折时,及时进行管控。
首先是对自己说,我知道自己很生气,但由于生气后的过激行为是不可逆的,所以我恳求自己,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来判断我们是否该生气,以及生气的程度:
1.请你想想,是否真的受到了恶劣、不公正的对待?
2.请你想想,到底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情在阻碍自己达成目标?这些事情是否是不可抗拒的,这些人是故意的吗?
3.请你想想,这个结果之所以诞生,自己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这个复盘可能很快,但是,正是这一点宝贵的时间,很可能就让我们从负面情绪和思维误区的裹挟中暂时抽离出来,相对客观中立地评估状况,并且通过管理触发事件和预生气状态,避免被愤怒控制。
比如,你早上来到了公司,但状态不好,感觉今天的工作完不成进度,感到沮丧,有些生气,那么,只要我们能让自己完成以上第二个步骤,我们就会得出某种具体,有解决方案的结论:
“我没有吃早饭,血糖低,让我思维迟钝又耐心下降,这可能让我工作进度落后”,而不会是原来的“情况真糟糕,我肯定完不成进度”。
这两个结论之间,虽然只有细微差别,但我们的情绪,会随着第一个结论的诞生而明显好转,重点也会放在解决方案上,来一杯咖啡或者茶饮,吃点有营养的食物,然后再投入工作。
这样,我们虽然额外支出了一点时间,但我们恢复了心态上的平和,以及正常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因为坏情绪和同事起争执的可能性,可以说事半功倍。
你能利用上面的方法,经过情绪管理和复盘,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脾气,避免了争端,完成了目标,恭喜你,你已经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还可以从反思愤怒中进一步挖掘更多的价值,来更好地实现自我认识。
通常情况下,愤怒是因为他人或者环境违背了我们内心的价值标准,那么会不会有时候,我们发怒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价值标准,以及自我人格,存在着缺陷,有待改进的地方呢?
愤怒也如同一面镜子,能照出人格中的各类失调。
就拿我自己做个例子吧:
有时候,在社交媒体上,我会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大相径庭而愤怒,而这种愤怒,会因为别人拒绝接受我提出的论证和论据而升级,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会抱怨他们,为什么如此缺乏相关常识和逻辑,简直是不可救药。
当然,这种愤怒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我企图说服别人,而目标受阻,从而让我给他们贴上了“挑衅化标签”。
但如果按照马丁的分析,从深层次上挖掘的话,就会发现,我自己之所以出离愤怒,是因为我的自我价值感有问题,严重依赖他人和外界的正面反馈和赞同,所以我就把这些陌生人的否定和拒绝,当作是一种自我价值被削弱,受威胁的情况。
所以,为了让我们能够从愤怒中实现有效的自我修正与成长,马丁同样拿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1.首先,写下几种最令自己生气的情况,然后问自己,它们是否有某种共性,它们伤害了自己哪些最重视的原则?自己在遭遇这种情况时,是否存在一种固定的,过激反应倾向。
2.再问问自己,这些过激反应的背后,涉及哪些思维误区。
3.通过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看看自己的思维误区和过激反应背后,究竟和我们人格中的哪些缺陷相对应?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专业手段,来改善这种缺陷,从而减少未来发生过激愤怒行为的概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