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之下到底是什么?
最近思考“忙碌”这件事,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一直在忙,但是忙的价值和意义未必那么大。请你思考一下,你现在正在忙的事,对你的人生来说,近期的半年,一年,五年,十年是否真正有价值?我有时候会想
人生悲催的事莫过于,你在一个没有变化的地方,做一个忙碌的点。比如说农民伯伯起早贪黑的忙碌。
人生更悲催的事莫过于,你在一个“看起来”没有变化的地方,做一个忙碌的点,但这个“看起来”没有变化的地方正在毁灭。比如说诺基亚倒闭前夕,一位40多岁一线研发总监日益继业加班正在工作,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失业,以及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
我们小时候,常常有梦想,我想做科学家,我想做企业领导人。我想做这,我想做那。等长大以后会发现,其实不是我们在塑造世界,而是世界在塑造我们,不是我们在定位世界,而是世界在定位我们。
有一本书叫做《稀缺》,里面讲的是穷人之所以穷人,是因为穷人比富人更忙碌,但究其本质是一种被稀缺心理所绑架,导致的不得不忙碌,越忙碌越穷。忙碌导致人缺乏深度的思考,缺少对未来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哪些是更好的东西的预见能力。
“‘米缸里的老鼠’,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老鼠忙着吃米缸里的米,等发现的时候,米吃完了。但是出不来了,老鼠卒。
成功来源于定位,成功的本质是增长
虽然说我们无法塑造世界,但是有一点,却是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可以去选择,选择站在世界的这一端、还是那一端。是和上帝站在一起,还是和撒旦站在一起。是和胜利者站在一起,还是和失败者站在一起。
定位也有层次高下之分,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好的定位,可以替你节省100个你的勤奋。
你所在的行业是夕阳还是朝阳?这个是大定位。你所在的企业是行业领头羊还是行业吊车尾?这个是中定位,你所在企业的团队是人心所向的一批聪明人还是人心涣散的一批愚蠢的人,这个是小定位。
每一个定位,都是一个选择,但选择本身也分选择现在发生的,还是选择未来发生的。有能力选择未来发生的,那就代表着你的增长。成功的本质无非是你比过去更好了,你获得的比过去更多了。有些人就是可以选择未来。
认识自己,行动的结果与能力见识提升才重要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选择未来,选择好定位就可以了。勤奋就不那么重要了,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说选择大于努力嘛。其实不是的,选择从来不大于努力。你要努力的去选择,并且勤奋的去执行。
所谓的勤奋,是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定位后,做出的选择。很多人不是在勤奋,而只是在忙而已。老板布置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由你周边的生态决定。其实这个还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人缺少对周边生态的洞察力,当可以做出选择的时候不去做出选择。所以要勤奋的去思考,勤奋的去选择,勤奋的去洞察,勤奋的去执行。
为什么洞察要放在执行前面?只有洞察,才能知道执行的未来是不是你选择的未来,以及是否由无数大坑在等着你。
忙是无用。在职场中,唯有行动的结果,以及能力见识的提升才重要。因为行动的结果正在反向塑造你。你的为人、你的口碑、你的名声,你能力见识以外的所有资源的积累,都来自于行动的结果。
当你勤奋工作而不是忙碌工作的时候,你有三分收入,第一份收入是金钱,第二份收入是行动的结果。第三份收入就是你的能力与见识,能力和见识会成为预见未来的最厉害的武器。
定位的关键-多立场思考模型
一个好的定位需要预见未来,需要很多不同能力,以及见识。有项能力特别特别的重要,这项能力,可以给你不同的选项来看待一件事,以及未来。今天送给大家,叫做多立场思考模型。我想大家都知道滥竽充数的故事(不知道的同学请自行百度)
通常,我们看这个故事,会站在南郭的角度看,看完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真才实学,那最后你只能偷偷逃走“。当我们用多立场站在不同角度去看的时候,其实会发现,有不同的观点浮现出来。
如果站在国王角度,则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一个演奏团队中会出现南郭处士这样的人,是否机制的漏洞导致让他这种人有机可乘?所以得到的观点是管理是管理机制,而不是管理人。
如果站在南郭处士的同僚,或者那些羡慕南郭处士的同学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南郭处士这个人善于寻找机会的缺口,他捕捉到了一个窗口红利,并且又在顺利的时候退出,逃之夭夭,而不是等着被杀。所以得到的观点是变动的时代,把握机会和窗口红利,并且适当放弃得到的东西才是聪明人。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件事,换个角色就很不同,所谓的成功的增长,无非是某个角度的恰当定位而已。对南郭处士来说这就是他最恰当的定位。没有最好,但是又最恰当。到这里故事完了吗?或许完了。如果续写这个故事,我可能会这样写。
南郭处士确实不会吹竽,混在团队里。拿着很高的薪水。刚开始他啥都不会,但是他愿意学习,笨拙的去学习。从最初级开始学习。因为他所在的团队是全世界最牛逼的团队,大师辈出,什么莫扎特,达芬奇都是他同学。他不断努力向他们学习,最后,南郭处士终成一代宗师,名扬千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