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极简塘河史

极简塘河史

作者: 关雨青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22:33 被阅读0次

        温瑞塘河,温瑞平原上古老的流动骨架。它流经千年岁月,感悟世道沧桑,孕育了独具魅力的瓯越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瓯越儿女。“参 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塘河源作为塘河的母体,在漫长的时光里,以润泽绵长昭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温瑞塘河


    前世篇

    旧时塘河

    游赤石进帆海

    谢灵运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游赤石进帆海

          温瑞塘河于东晋时初成河道,比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还要悠久。

          唐会昌间,温州太守韦庸大规模疏浚。翻开瓯海水利史,唐代温州刺史韦庸率领瓯越先民,用了4年时间,修坝治水,终于建成湖堤十里,为温州水利建设史上写下最为浓彩重墨的一页。

          北宋时,沿塘河遍植莲藕,有"八十里荷塘"之称。

    八十里荷塘

          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及《游赤石进帆海》诗,可他曾由此河自温州至仙岩、帆游。

          宋淳熙十四年(1181)温州知州沈抠修浚,傍河有堤,辟绎路称"南塘驿路"。

          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

    南塘驿路

          那时,水很清,莲花开的正好。

    绿水变成了污水

    但是,随着污水的排放和水污染的极速增加昔日里被太守所歌咏的塘河变得污浊起来……


    今生篇

    泉东川

          公元2018年12月22日,我们来到了泉东川村,寻找温州母亲河——温瑞塘河的源头。

          路上,盘旋的山路绕晕了初来乍到的我们,摇下车窗问路:“老师傅,泉东川怎么走啊?”

          “什么泉东川啊,晓不得诶。”

          “就是那个温瑞塘河的源头嘞!”

          “哦哦哦,你说泉东坑啊,往前咯,看到蓝色牌子再上山嘞!记得喝口源头水,长命百岁得嘞。”

    岔路口

          上山,终于看到源头水。

          看到喷薄的泉水从石缝中迸溅出来,想上前接水,痛快的喝一口母亲河的水。

    塘河源

          时间回到公元2014年11月22日“寻源立碑拾级千年古道而上”

    寻源立碑 拾级千年古道而上

          瓯海区委、区政府组织近百人来到瓯海瞿溪泉东川村寻源立碑,塘河源碑即立于村岭尽头。要访名碑,需先经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船放岭古道。该古道是古时当地泉东坑,以及瑞安湖岭、林溪等地村民担纸往返瞿溪街的必经之道。

          沿道而上,脚下石板青阶,耳畔竹叶聆动,不时还能遇到山溪跃池,一鸟飞鸣,遥想当年古人的担纸歇停,只能叫今人心生慕意。行进约1公里后,古道戛然,记者和同访者转入一条山间土路,因久无人来,脚下已是黄叶松针,身侧即是瞿溪潺流。从两山缺口处向外远眺,都市楼阁已避人远已,山间雾气醉人于既倒。

          土路行约五百米后,眼前豁明,一平台出现在山岭深处,平台之上有一源眼,眼中有鱼畅欢,此即为温瑞塘河主源头——瞿溪桃源溪的立碑之地。抵源之时,或遇天空作美,赏下沥沥清雨,众人携手退去碑身红纱,石碑尽出,侧面绘有塘河图,主面砂书“塘河源”。

          如今,当时代的车辙前进到五水共治的当口,对母亲河的爱护与保护成了政府部门当务之急。令人感动的事,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为家乡大建大美贡献力量。~o(〃''〃)o

    塘河源旁边的长廊

          据潘胜忠(我市首任民间河长)介绍,自己在瞿溪边生活近半个世纪,以前从来不知道塘河主源头在哪,这次桃园溪被定为塘河主源头,解了他心中的谜团,他感觉很高兴。他倡议市民保护好母亲河,共同参与治水。

          潘胜忠回忆说,他小时候瞿溪水很清澈,水底的石头翻一下还有鱼跳出来。但八十年代后,瞿溪周边制革企业开始增多,河水开始变浑、变黑,河里的鱼也消失了。这几年我市加大治水力度后,瞿溪水有了大改善,小鱼出现了一些,可离他儿时看到的清水还有不少距离。

          林周成表示,寻源温瑞塘河其实就是寻根我市曾经的河道记忆,让市民感受到保护河道的重要性,一起为我市的治水工作助力。

    桃源溪记

          一条蜿蜒的塘河,流进了每一个瓯越人的心里,可以说,塘河,塘河源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我们每一位塘河人,每一位瓯越儿女都是一条行走着的塘河。

    编者:八(3)班  黄亦佑 

            八(3)班  叶浅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极简塘河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do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