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而行之——践行的最高境界

安而行之——践行的最高境界

作者: 紫筠散思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10:38 被阅读2759次

    今天早上醒来,看完笑来老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商?》,第一次留言了。刚把前两天写的成长记录贴上,转眼间就被选入“精选”。在小小的激动之后,心里不禁陷入了沉思,“践行”两个字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吃早饭的时候,突然想到上周看过庞朴先生的《解牛之解》,谈到实践的三个境界,正好可以用来解释我对践行的感受。

    《中庸》说:“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在庞朴先生看来,“一也”只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而言,如果从理想主义角度来看,从纯行为的意义上说,三者的差别还是显然的。就我的理解,这是践行的三个阶段,也是践行过程中,自身成长的三个不同境界。

    一、勉行之

    正所谓知易行难,践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就是为什么笑来老师在定义智商的时候,会把践行放在金字塔的顶端:“所谓智商,其实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1、最底层是概念及其关联;2、再上面一层是价值观和方法论;3、再往上则是践行……”。

    就算我们明确了概念及其关联,也有相应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最终都要落实在践行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践行刚开始的时候,难免有种勉强的心态,总是“迫不得已、行不由衷。而这种迫力之来,或来自内心的某种观念,或来自身外的某种现实;由于它们的作用,迫使行为自愿地或被动地改向,行其所不安,为其所非常,去做本不愿做的事;而那些事之所以本不愿做,或以其非道之所可,或以其违性之所秉,或以其非情之所钟,或者,由于种种利害上的缘故。这些不同条件的不同组合,遂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勉强;大别之,可分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庞朴《解牛之解》)

    我自认属于积极型的勉强,但践行的难度也实属不小。譬如,我一直都知道要早睡早起,上学的时候也能做到,但一到假期,几乎都是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对我而言,早起是非常困难的事,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我总要睡到自然醒。因此,我读书的时候,立志要选择不用朝九晚五的工作,这个理想早在十年前就实现了,结果工作后的我,基本上都是晚睡晚起。看起网络小说来,甚至通宵不睡,整日不起。这个不良习惯,自然会带来许多不好的后果。

    当我决定要改变之后,当然得改变这个坏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刚开始的时候,那种痛苦真是难以言表。每天早上,我给自己定了三个闹钟,都没能按时爬起来。正如笑来老师所说:“刚开始肯定做得不够好,做得多了,做得久了,就会慢慢好起来——至少好到足够好的地步”。通过一周的努力后,我已经感觉自己慢慢好起来了。

    当然勉强行之,只能是自己勉强自己,如果推己及人,在别人还没有改变意愿的时候,去强制别人跟着自己一起改变,则是强人所难。在这个阶段,也不要指望别人对你的践行,做出积极响应。因此,要想持续践行下去,必须让自己找到坚持的理由。

    二、利而行之

    践行的第二境界可以说是利而行之。这里的“利”字,按庞朴先生的说法;“应作最广义的了解,将它看成不仅仅指物质的、一己的利益,而且也包括精神的、公众的便利,乃至一切实际效果那样的功利,那么,我们便可借它来形容这里所谓的利而行之的行为了。”

    利而行之的利,其实也是一种心态,但同上述的勉强行之的勉强有着重大差别。因为在这种心态背后,确实客观存在着相应的所利之利。这才诱使了我们不由自主想去践行的心态和行为。也就是说,客观的利决定了我们主观想要践行,而主观的践行又促使客观的利得以实现,由此达到一种共赢的最佳状态。

    记得笑来老师讲过一个自己的例子。他当年想去新东方教书,要考TOEFL/GRE,就得背20000多个单词。这一听就是个苦差事,可笑来老师花了一个下午,就琢磨出一套“利而行之”的好办法:把背单词和赚钱联系在一起。因为考过TOEFL/GRE,拿到高分,就可以去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百万,算起来一个单词就值50块钱,这还只是一年的工资,可见每个单词的价值更高。在这种心态下,要是别人不让你学,你都会跟他急。

    笑来老师这是设定目标作为动力,而我是在践行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一种“利而行之”的方法。在早睡早起的问题上,当我度过了最初的痛苦时期,就慢慢体会到了早起之利。每天起来后,感觉精神饱满,没有了以前的身体不适,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一天下来,心情愉悦,自然就容易入睡,以前深受困扰的失眠也不治而愈。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良性循环,早睡早起变得不再勉强,而慢慢成了“安而行之”。

    三、安而行之

    “安而行之”就是心安理得。庞朴先生说:“其实严格说来,任何人都会有心安理得和不能心安理得的时候,都会对某些行为感到安心而对另些行为不安于心。这是因为,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有一己的‘安’的标准,不可能整天处在惴惴不安终年陷于无有宁时的心理失衡或精神分裂状态之中。……因此可以说,人世间有种种的安而行之,甚至有一个人便会有一种安而行之;当然,更有大家公认共遵的合于道的安而行之。前者姑且名曰小安,后者自当谓之大安。……安而行之者的所行所为,不管是堂皇的大安抑或委琐的小安,都是自我满足的,不假外求的,依自而非依它的。”

    在我而言,现在每天早睡早起,就是心安理得的。一个多月以前,我需要三个闹钟才能勉强早起;两个多星期以前,我还需要一个闹钟,而且要想着早起的种种好处,才能按时在七点半起床;而这一周以来,每天不到七点就自然醒,起来就上“助理来也”打卡,今天连续打卡六天了。

    这个过程,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族庖月更刀,折也”。这时候的庖丁,是个族庖,解牛纯属勉强行之;每月要换一把刀,真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如此月复一月,苦不堪言;“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良庖岁更刀,割也”。此时的庖丁,已晋升为良庖,解牛成了一种理智行为,因势利导,率性而行,但还得一年换一把刀。这样年复一年,十九年后终于到达“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的游刃有余、出神入化阶段,一举飞升为道庖,解牛完全是安而行之了。

    这三个境界,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强恕而行就是勉力向道,勉强而行之,可以说是勇者强仁;反身而诚便能尽心知性,率性而行,这是智者利仁;万物皆备就是天人合一,率道而行,则是仁者安仁。可率道而行要比率性而行难得多,正如孔子所说:“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卫灵公》)好色都是率性而为的,可好德就得率道而行了。因此,庞朴先生说;“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动,或者主观上以为率道而行,实际上却是背道而驰;或者主观上并不知道有道,客观上却在替天行道”。

    对于勇于践行的人而言,往往都会“客观上却在替天行道”。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有勉强之态,但这也比不践行的人强多了,至少会是个勇者,勇于改变自己的人。能达到利而行之的阶段,就能坚持下去,这是个智者的行为。哪怕一直在这个境界,也已经成功改变自己。但我相信,只要能不断践行下去,总有一天,会达到安而行之的最高境界,最终成就自己。那时候的自己就会是你最想要的样子,也能够“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了。

    2017/04/24-04/26

    于紫筠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而行之——践行的最高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eg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