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Wilson。一个正在以书写的方式磨砺自己的人,这是我在网络上的第90篇复盘随笔。
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在第四章中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交易错误,今天随着复盘与你共同学习。
一、分散化不足

很多人都听说过分散投资的理念,在投资中也尽量避免集中投资,很多人虽然嘴巴上这么说,脑子里这么想,但在行动过程中却往往会干一件我们自以为正确,却又与分散化投资相违背的投资现象——购买熟悉的股票。
乍一听可能有人会说,我购买熟悉的股票怎么就错了呢?正因为我熟悉它、了解它,我才不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啊?
但事实上,当我们只在熟悉的股票中进行筛选时,就是触犯了狭隘框架理论,这会使我们的投资分散化不足,容易造成投资风险的加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部分人喜欢买本国的股票、本省的股票、本市的股票。
二、过度交易

在金融市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个人投资者总是比机构投资者亏损的多,这一现象的发生原因一度成为学者们难以破解的课题。直到2000年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学者布拉德巴伯和泰伦斯欧迪恩终于将这一难题进行了攻克。
他们通过分析35000名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数据发现,个人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太频繁。不少人自以为对某些股票很熟悉,于是反复做同一只股票,买进后卖出,卖出后再买进,如此反复。结果频繁的交易增加了成本,最后导致收益的锐减,所以来回倒腾不如不动,这也是机构投资收益高的最直接原因,因为机构投资相比个人投资要理性的多。
三、卖出行为偏差
假如某人手中有一只盈利的股票和一只亏损的股票,它急需用钱,必须变现一只股票,应该选哪一只呢?我想大多数人会变现盈利的那一只。但我想说的是,这一行为就是犯了“往回看”的错。

很多人在做这个决策的时候,并不是以这支股票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而是将这只股票的成本价作为了自己的决策依据,导致人们总是会有“落袋为安”的非理性行为。结果那只盈利的股票没赚多少,那只亏损的股票却成了你被套牢的大坑。
所以最正确的处置方式,不是简单的出售盈利或出售亏损,而是应该“向前看”,观察分析这支股票的发展趋势,而后做出抛售决策。
以上是我本周的复盘短文,希望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