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笔记:
这个图是我们一个讲师的父亲查的,老人家天天查还出了一本书,福字在佛经《因缘品》说,福德浅薄的人很难得到快乐。
《毗奈耶经》中说福报要经常的去造作,修福报现在和将来都会得到安乐,刚出家时吃饭吃不好,睡觉睡不好,这就是没有福报,当时有法师说福报浅薄的人,吃同样的饭菜都没有味道,当时没有感觉,现在才体会到。《入中论》中说众生都是从布施资具中的得到快乐。
初祖达摩大师初见梁武帝时(梁武帝很虔诚),六祖坛经中有记载,梁武帝跟达摩大师说,我这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什么功德啊,达摩大师说的话看到的都是见性的,所以他看到的角度和梁武帝不在一个层次,所以梁武帝当时很不高兴的,在圣者眼里真正的功德是无漏慧,这种福报我们过去一个善业的一个果,真正的福德是趋向于无漏的,是不一样的。
福漏向何处了?
1、杀生 2、发脾气 3、观父母、师长过失 4、怨天尤人,搬弄是非 5、傲慢、炫耀 6、淫欲。
我们对镜的时候,心的意乐,佛法的核心就是业果,业果的核心就是意乐,意乐的这种动机对于我们造业,最圆满的动机就是菩提心,宗大师在造论的时候引用德光律师,我们福报去哪里了?
第一,个是杀生,杀业是最损福报的,现在各种癌症就是杀生的果报,曾遇到一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严重的病,他开始不理解,后来慢慢引导开始理解这是过去业的感果,我08年心脏病住院的时候,就是杀业的感果,小时候杀青蛙等小动物。
第二, 个就是嗔,发火的时候让心性动转,会让自己造很重的业,世间遇到很多事情很容易,第三个是观父母师长的过失,今天还批评了个学生,他父母找过来了,他父母走到僧众那里,他对父母嚷嚷,我说父母不知道只要说明就好了,现在果报看不出来,以后就能显现出来,在家对父母师长,出家是对师父。
第四,是怨天尤人搬弄是非,如俞净意公。第五是傲慢,真正有福德的人内心是谦虚的,傲慢的是没有福德相。第六是淫欲,曾有个公案,有个考生到客栈中,客栈老板梦到天神告诉他,店老板告诉他,他马上就起了一个念头要休掉老丑的妻子,因为这一念,功名就没有了。
如何修福?
第一福是修净业三福:第一要孝养父母,第二十奉事师长,第三是慈心不杀,不能堕胎,堕胎也是杀生。修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等。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是发菩提心,对于老人孩子留守儿童,对这些弱势群体,对他们进行一些关爱,都是很好的修福的行为,快速证果的话都是靠这些修福。
佛名为福慧两足尊,福跟慧功德都是圆满的。末法时代众生,慧缺乏,福也缺乏,打比说我家里条件比过去好很多很多,什么电器都有电视机、电冰箱、电脑、VCD都有,这些东西不能算是福、算是福报,福报本来是福的因已经变成果报了,变成果报,你这个福恰恰减少了,打比你银行里面有一万块钱,你在用,用光了用掉了。
你现在有福报,有福报是过去的因,感招现在一种果报,果报你用掉了你没有再去种因,问题就会来了。就尤如我们种了很多的水稻、小麦,你上半年努力去耕耘,到秋天的时候,你的水稻成熟了,水稻成熟了,到第二年你还要去播种,继续去耕种。
你一部份谷变成大米吃下去,滋养自己的生命、家庭、服务众生,同时有一大部分的谷子要当明年的种子,明年谷子种下去才会有更多的果报,我们人也是一样,今生今世有福气有福的因,不能把他用掉,我们要用掉怎么用呢?要把这个福再去培福,福去增福,就如钱去生钱一样,这样你永远是有福报的,我们现在的人在,福报方面就会欠缺,所以我们一定在这方面去培植,没有福报修行就修不下去,所以我们要福慧双修。
我们现在这些电视冰箱等等都是福报,都是过去的善业的果报,这些受用已经变成了果报,都是在减少,师父的意思是要我们在享用这些受用的果报的时候要积累福报。
那是不是我理解做事承担,除了培福,为寺院、三宝外,也是一个磨练心性的过程? 师父:你学的所有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佛法,为众生,你明白吗?那你如果学了这么多,为自己的话,是学不成的,也是学不好,学了也就没有用。你一开始就要培养这种心念,不是说你忽然哪一天就会有的,不可能的事情,一开始你就要有这种我们为佛法、为道场、为众生,所以我们必须这么去做(的思想),做做做,它(这种思想)就养成了。
你没有这种利人利他的心,利益众生的心,到一定时候你发不出来。发一发,太麻烦了,他就不想发了。他容易退,善心、菩提心容易退。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出离心、菩提心,发心要长久,那些老和尚、善知识都说好好发心。问题是你怎么发?你要经常发,我们人这种善心、菩提心不容易发起来,他发一下就退了,熄灭了,所以不断发,一直在发心,这个心一直在发芽状态,所以它就会有力量。
心就会有力量,一直在增长,增长这种心。就犹如这个树木一样,它一直在发芽,它如果不在发,过几天它就枯萎了,死了。菩提心的种子没了。所以需要不断地去缘,促成自己的发心,一直在发。
你说我们也有恭敬心,我们也很想学,就学不进去,那怎么办呢?你就培养恭敬心,恭敬心培养不来,你净罪集资,净罪集资做什么呢?你先到厨房里面去洗菜、洗碗,你先去洗厕所,你先去干活,你干半个月、干一个月,你就罪障就消除,培福了,有福才能开智慧,没有福报智慧也开不了。
没有福报的人,天天生病,天天都有障碍,这种福跟慧不可偏废的。听打:贤山法师开示:师父说你学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为众生,如果为了自己是学不成的。师父站在大乘的角度,开始就要发大乘的心,有了大乘的发心之后,这些行为才趋向于证悟趋向于成佛。
你学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为众生,如果为了自己是学不成的。师父站在大乘的角度,开始就要发大乘的心,有了大乘的发心之后,这些行为才趋向于证悟趋向于成佛。
师父说我们要有恭敬心,在家的话就是照顾父母包括奉粥包括关爱弱势群体,师父特别强调培福,没有福的话心不安,坐一坐就要出来转一转,坐不稳坐不住,这就是福不够,福最后要回归到慧上,如果只是求福,来世就像那个大象一样。以福养慧,在听经闻法的过程中要回向自己能精进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