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独立,生活方式随大流。
前者在于做决策最先考虑的应该是自己的利益和风险,不要只是为了讨人喜欢而做一些重大决定。众人的意见什么也不是,专业的问题求助于专业领域的朋友作为参考。
生活方式上的随大流,是放弃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换取一些做事时候的方便。
情商高是见人说人话,见鬼不说话。不断丰富个人的眼界、思维,自然滋生格局和心量。
最近自己在思考一个命题,社交能力。我可能认为的社交在于一对一和有效。首先个人要具备一定的价值,要么有钱要么有趣。其次才有识人择人的能力。最后自然衍生出社交效应。
有钱有趣都是一个结果,结果背后代表着一个人的思维高度与行为习惯。一个真正有钱或有趣的人,基本上见识是丰富的,思维是多元立体的,习惯方面也一定更自律,修养及情商也不大可能差到哪里去。
暴发户,运气好的另当别论。并不是指一无是处,只是人生是场马拉松,笑一时一定程度也是种能力或者幸运,只不过谈不上本事。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持续性增值的。就像今日关心的平台生态,其本身因为数据驱动、商业场景本就具备一种自我演化的能力。
特别认同一句话,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失去。
我认为社交是个人价值效应,不是一种刻意的方式,更谈不上一种策略。手里没有筹码的人,认识任何人可能都一样。毕竟真正的高手是惜字如金的,找对人一起说人话是他们的处事方法。
所以最不大认同缺乏贵人,和平台这句话。
电影《教父》里最喜欢的两句话是:“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第一句话的理解在于,每个人的经历基本趋同,当然极端个例排除。比如挫折、瓶颈。在低潮期守住初心,一声不响打磨自己,并不断修正错误的人,自然会赢得贵人和平台。事实上我认为,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和平台。
第二句话的理解就尖锐的多了,最简单的例子:有的人读200本书嘲弄读书无用,有的人可能一年读2本书就有收获与成长。人生自然是截然不同的。智慧的人不抱怨只解决问题,因为总能发现本质,也就是每件事的关键点。
而无明的人,永远在表层和形式上自杀式努力。
这点让我想起投资这回事,本质上,賺到的所有钱都是认知变现。而赔钱则是认知缺陷或者认知障碍。和幸运无关,和别人无关。
看每个人的做事方式,就可以窥探一个人的思维高度。我的世界观里没有对错,只有自己能否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的能力。就像一个人因为知识盲点投资亏损,所以打压投资,只有情绪没有总结经验。对方认为合适,并能够接受。那对于对方而言,就是对的。
这也是今年起越来越注重社交质量和时间管理的原因。
只有找对人,一起说人话,才有产出和快感。
因为时间,很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