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平台爱出这类问题,感觉像小孩子的思考。看了一些人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分析:
地利方面:曹操统一北方,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业时代,占尽地利。而刘备前半生在为立足奋斗,后半生偏安于蜀地,一个荆州还丢了,等于封死在四川了。
政治方面:曹操托名汉相,但也就是汉相,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汉并未亡,曹操就是为汉而战。而刘备要匡扶汉室,汉室在呢,刘皇叔少了点儿正义。
人才方面:曹操手下文臣谋士灿若星河,武将林立,且个个才能出众。而刘备文臣前期只有诸葛亮,入川后也都是刘璋旧臣,武将不过关张赵马黄和魏延。
能力方面:曹操文韬武略,而刘备只会哭。
以上论据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些不妥当。从地利上说,川蜀乃天府之国,高祖因之而成帝业,刘备怎不行?政治上说,刘备的皇叔地位是汉献帝亲封的,中山靖王之后,也不输于曹操,且刘备以宽待民,颇有声望。人才方面诸葛亮当世奇才,五虎无一不是勇力过人,论单打独斗还是统兵上阵,也不输于曹魏。
我以为刘备只所以不能统一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未有这种想法,也从未为此而真正努力。
首先,刘备起势之时,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想法。他只不过打击起义军,匡扶汉室。后来奔波立足,也从未想过。至于入川,当了蜀汉皇帝,也没有想去统一天下。他的理想只能是匡扶汉室。汉帝退位了,他才即位,真也好装也罢,有一点是真的,刘备没有统一天下的心。
其次,刘备心中沒有国只有“家”。刘备的家就是关张!这是最致命的。历来都把“桃园结义”传为佳话,但恰恰是这一点害了三人。刘备要做大事,却把“手足之情”凌架于他的理想之上,怎能不坏事儿。每当关张范错,他不仅不责罚,这及力回护。例子就不举了,大家都知道。最终,关张送了命,也把蜀汉扳到沟里。
第三,刘备奖罚无度。入川之后,让关羽坐镇荆州,这是认人唯亲。关羽没这个责任心也没这个本事,他听说刘备封了五虎将,竟要入川比武,而刘备并未指责,他破坏孙刘联盟大计,刘备仍末制止,最后失地郧命,刘备死不听良言,以致大败,一厥不起。
第四,刘备没有统一方略。《隆中对》孔明给他画一幅宏伟蓝图,但刘备从未真正重视。川蜀政权留用璋旧臣过多且体制上也延用刘璋的,没有大的改进。他没有设法实现《隆中对》的全部计划。
成功有很多因素,而想成功,并为此努力,才是最根本的因素。不想成功,就很难成功。刘备就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