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我的初恋
文:雷霆
1981年底,我开始了大学毕业实习。那时铁道学院的教师学生出差、实习都可以免费乘坐火车(包括卧铺),所以结束了在广州铁路一个星期的实习,紧接着我们班又到北京铁道部计算中心实习一周。当时我国计算机应用还刚刚起步,实习的内容不多,只是随着一位工程师的介绍,在机房外隔着玻璃看了几眼机房,并无任何实际操作安排,半天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完全自已掌握,真是幸福至极。
第一次来到北京,我们马不停蹄地参观了从小就向往的天安门、军事博物馆、王府井、北海公园、动物园、⋯。在参观北京展览馆时,我幸运地撞上了首届北京国际音像制品展览会。那时还没有CD、LD,录音带、录像带是主角。原版进口的东西就是贵,身上只有50元的我,只逛只看只听就是不买。就在我和同学随着熙熙攘攘人群准备离开的时候,一阵小提琴弦律拽住了我,小提琴独奏吟咏般的主题甜蜜而伤感,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寻声而至,伫立展台旁,聆听了七、八分钟,小提琴正在和乐队相互纠缠,如泣如诉;相互追逐,若即若离;相互抗衡,此強彼弱;相互撩拨,你情我愿。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正在介绍和推销这盘磁带。不知是音乐的诱惑还是女孩那种典型北方姑娘从容大方的仪态,促使在犹豫和彷徨中的我痛下狠手,冲动中花了45元钱(巨款啊!当时北京的地铁票价是0.5元),买下我人生中第一盘原版进口磁带,第一次被动地接受了知识产权教育。嘈杂声中,姑娘的介绍,我转身就忘了。
在乘地铁回住所(羊坊店)的路上,翻看着磁带封面,是一张朦胧的亚洲女性侧面面孔(当时以为是华人)和外文。我是既兴奋,恨不能马上播放,完整地欣赏那摄我心魂的弦律;又忐忑,害怕全盘只有那么一段弦律或一个曲子好听,其他我都不喜欢,那就太不值了;当然还有遗憾,为什么不再克制一下冲动,多听听那女孩韵味十足的北京话,甚至和她交流交流呢。
实习结束回到家,立即在四喇叭录音机上播放这饼磁带,那曾经撩拨心弦的弦律就向春潮一样向我涌来,立马使我的情绪扶摇直上,仿佛带我走进一个丁香花盛开的花园,⋯⋯。我搬出英语字典,把磁带封面的英语逐字翻译出来。这时我才搞清楚,这饼磁带只收录了两首曲子,我喜欢的那首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1809-1847)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号,下简称"门小协"),是197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队和封面那名女提琴手合作演奏的,指挥是迪瓦图。女琴手的名字似拼音非拼音(Kuny-Wha Chung),在当时我的认知范围内,我也不知是何方神圣。许多年后,才知道她是当时蜚声国际乐坛的韩裔旅美小提琴演奏家郑京和(1948年生人)。
韩国郑京和,毕业于美国茱丽叶音乐学院,是加拉米安的三大弟子之一,另二位是帕尔曼、祖克曼。是女性小提琴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佼佼人物。 她兄弟姐妹七人中竟有6位成为音乐家。姐姐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哥哥郑明勋是一位世界级的指挥家。 而她,是韩国美女小提琴演奏家中奶奶级的大姐大。
当时我只是非常朴素地喜欢门小协,优雅欢愉的弦律,醇厚和谐的协奏,温柔而伤感的情绪。没两年,这饼磁带就被我听坏了。
1984年读研期间,我去上海出差。在上海读书的妹妹的同学兼男朋友(现在的妹夫)投其所好,找他的一名同学(据说是上海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曹鹏的儿子)要了三张上海音乐厅的演出票。我人生第一次走进音乐厅,听了第一场交响音乐会。令人不可思议的巧合,我喜欢的门小协就是这场音乐会的主演曲目,演奏者是日本女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指挥就是曹鹏老先生。老上海音乐厅规模不大,音响效果极佳,对古典音乐非常友好。现场感受到门小协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随后我又买过该曲其他演奏者的磁带、CD,但我始终认为北京展览馆那盘磁带的演奏是最棒的。直到2007年,我才淘到了1981年郑京和和蒙特利尔交响乐队合作的珍藏版本CD,从此,它就成为我家周末的晨曲。
门小协一直是我最钟情的曲目,可谓一听钟情,永不厌倦。它启迪了我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爱好,是我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初恋。
今天我又幸运地在手机上翻到了早年郑京和演出的视频(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指挥索尔第。经过后期特殊处理)。我认为,郑京和的演奏是不同于西方音乐家的东方女性对门小协的最佳诠释。郑京和左手的手型和她的人一样,不够漂亮美丽,但在大把位的移动中音非常准,弓法精准利落,快板明亮爽朗,慢板柔韧致密,有丰富的冷暖色调变化,演奏宜古宜今。她的琴声从来都是刚柔并济,兼有男性小提琴家收放自如的动态和女性小提琴家丝丝入扣的婉约,是女性小提琴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佼佼人物,如此全方位的表现即使男性小提琴家中也罕有其匹。
西方古典音乐就像唐宋诗词一样,虽然很多典故和韵律,我们难以一个个理解,但只要诵读,只要聆听,其崇高的境界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华夏的诗赋和西方的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两颗最璀璨的明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