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angSiR说事-2024.07.23.】 周二,杭州,晴
【写在前面】本文所有照片版权所有,谢绝转载。谢谢。
转道泸定桥景区游玩,其实只是出于偶然,因为原本的行程中是没有这个项目的。只是在雅安用中餐时听导游说起“此处离泸定桥不远”,所以才临时决定过去一睹风采。毕竟在我们的红色历史上,泸定桥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之桥”。
离开雅叶高速,我们拐上了弯弯曲曲的318国道,这是川藏线最著名的国道,后续几天在四川的旅途,几乎都与之相关。路上随处可见的“此生必驾318”的宣传海报、小型宣传装饰物……同样也说明“318国道”在西南地区的崇高地位。而对我来说,虽然“此生必驾318”几无可能,但能有幸畅游在318国道上,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f8bb5fb444b8182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3d67deb3fd53ca5c.jpg)
大巴车在崇山峻岭的盘山公路中曲折回旋向山下行进,海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路两旁青山耸立,路边激流奔腾,偶尔还能看到从高山峡谷中奔流直下、落差巨大的“瀑布”,让人心潮澎湃的同时不免有些担忧,担心一路谈笑风生的司机师傅会不会一不小心把我们送进那湍急的大渡河?不过最终倒是有惊无险。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31ea622f5f399d11.jpg)
还没见到泸定桥,倒是见识了大渡河的激流澎湃,混浊的河水冲激着堤岸,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的同时,更激起无数水花。那场景、那气势……如果不是在现场,那根本就无法体会到。
我们到达景区时,适逢刚下过小雨。站在河边远眺泸定桥,那略显单薄的桥面在昏暗低沉的天色映衬下显得有些肃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3011d6ce009d2b3a.jpg)
泸定桥西侧有一块石碑,上面有“泸定桥”三个珠圆玉润的大字,据传是清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这里也是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起始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99d357256e235cd6.jpg)
泸定桥由13根铁索组成。底下9根、两侧桥身各2根,桥面由木板铺成木桥状。上前之前,导游再三告诫大家“在桥上行走时一定要心无旁骛,千万不要玩手机、拍照片”,因为“很容易一不小心手机掉河里”。
走在桥上,晃晃悠悠的桥面不禁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看脚下激流奔腾,听耳畔涛声如雷……如说“一点都不害怕”那肯定不是实话。但现实是,当你在这晃动得厉害的桥面上行走时,就算内心再怎么恐惧,你也得把脚下的路给走完。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由不得你反悔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037ff56eb7ed5cfd.jpg)
总算过了这条“虽然平坦但晃动得厉害”的铁索桥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阵阵的后怕。心里莫名的脑补起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场景,我们的前辈勇士们,他们是如何在“被抽去了木板的铁索桥”上强行渡江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勇气、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泸定桥,英雄的桥。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将毫无悬念的被写上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样的“红色景区”游览,那一份沉甸甸的感觉,是在其他任何景区游玩时所不曾具备的。
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进行了一次生动、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不是大话、空话,而是事实。
游玩结束后坐在通往康定的大巴车上,有同事问了我这样的问题:“在这么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我们的先人是如何架起这座铁索桥的?”另一位同事也问道,“康定及其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四川,几乎都不产‘铁’,那么建造这座铁索桥所用的铁环、铁链,都是哪儿来的?”我正打算给同事们好好的科普一下这项内容,但导游小邓不给我这个机会,她用她擅长的方式解答了我那几位同事的疑问。尽管在我看来,其“答案”并不是最准确的,因为其中的部分内容带有她们这个职业特有的“职业特征”。但不可否认,其内核的主干内容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作为“非景区所在地”的导游,能基本讲清事实,没有太大的“硬伤”,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