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焦虑,缘起于我忽然看见床头上这一学期自己买的书,堆了很高,但是真正看的没几本。想起之前在豆瓣年度榜单上看到大家晒的书单,大家读的书……这一刻真的有点“阅读焦虑”,好像一年快结束了,瞎忙了一年,没有精心去阅读自己想读的书,心里难免失落。
不过,整理好焦虑,打开今天的名家谈读书,朱光潜先生这一篇文章,我把它想象成了一个学者前辈在我面前在批评我、在教导我。看完之后确实有静下心来。
书籍记载的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和成果,是把人类成就进行了一个总合,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得的知识集中起来,让我们自己受用。我对班上孩子说过,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也许会比城里有些人接触到的东西少一些,但是我们可以和他们一样有精彩的童年,有超棒的思维和眼界。有一件事能够让我们做到这样,那就是读书!读书能够让我们身居洞穴而知天下,行远方。所以我一直在鼓励我们班上的孩子坚持阅读。
朱光潜先生在这里提到了书籍有时候也会成为累赘,当时我看到这里就打了一个问号,不是很明白。读到下一页才明白了先生的意思,第一书多了就容易使读者不专精。的确,这就回到了我的开头的焦虑,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书太多了,自己定的目标太大了,导致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去专心完成。累积的东西越多,也许就更容易望而却步产生心理恐慌,这样反而不利于我们去精细地消化它们。第二则是书多了就容易使我们迷失方向。我觉得做事情也是这样,给自己安排学的、做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专长、没有明确意向目标,那么我们就只是在消耗自己的精力。所以我也一直在培养我自己的一个特长和爱好,让自己有专的东西,有精的东西。
关于读书,朱光潜先生还这样说到——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复杂的事简单做,简单的事重复做。与其给自己制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充斥着繁琐复杂的过程,不如把一件事情简单化,投入精力专心致志地去做。
同样的,我们读书不能够全凭兴趣。全凭兴趣固然好,能够使读书成为一件我们感兴趣的事。但是它不利于我们去做学问、做研究,不利于我们的思维进行系统的整合。会导致我们接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偏重、偏差,不全面、不平衡。做事也是这样,在工作中,很多事情不能全凭自己的心意,有些事情是我们意愿去做的,有些事情又是我们必须去做的,我们又必须保持两者的平衡,那如何把必须做的事转换成对自己有益的事?首先要在心态上调整,“必须做的”跟“想做的”,不一定是对立的,把“必须做的”转化为对自己有益的,从而就有意愿去做了,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巧。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关于这一点,我不认同,有时候我们对书的兴趣是需要一个契机来引导的,而且我一直觉得关于读书、学习,什么时候开始起步都不晚,关键是起步之后要坚持,要专心,要投入!有些事情我们可能没有一开始就很喜欢,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最开始没有天赋、没有兴趣,后来就永远不会有。除了“兴趣”,我觉得“坚持”也是一个简单而伟大的品质,拥有它,很多事情我们做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和容易。
回到朱光潜先生当初的四字座右铭——恒、恬、诚、勇。做事情有恒心,恬淡、简朴,克己持重,诚实诚恳,心如明镜,有勇气,有毅力。读书、做事、做人,都应当如此。当然了,关于读书也不能尽听别人言,别人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导,让我们能够在找寻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具体怎么样去整合成自己的一个态度和方式,还得我们自己去努力。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谢谢今天朱光潜先生在我焦虑时能够对我有这样一些引导。读书、做学问、做人,首先要沉静下来,选到自己爱好的、愿意去做的事情,然后坚持用心去做,去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