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者来说,写作难,更难的是——修改!
尤其是修改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
打磨一篇文章,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 初步修改文章,检查这五项
(1) 检查主题是否明确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让读者茫茫然不知所言,所以,我们要看自己写的文章,主题是否明确。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有没有明确的主题,当然,也要检查一下每个分论点是够紧扣主题。
(2) 检查观点是否和主题一致
我们可能有很多观点,但主题只有一个。
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围绕着主题来写,那么,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观点,是否和主题之一致的。
最常见的是,正确的观点,但不能服务当下的主题,这种情况,这个观点时需要删掉的。
(3)检查素材是否能说明主题
素材也要为主题服务,删除与主题无关的素材要删除。
不符主题的素材,会影响读者阅读的感受。
如果主题是树干的话,那么素材就是枝叶,两者相互映衬,才是一棵良木。
(4)查查逻辑是否清晰
修改文章时,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晰,可以把自己当作读者来读读自己的文章,逻辑是否清晰,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够关联紧密,是否有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等,这些逻辑错误,都会让文章失色。
(5)检查标题是否有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标题,是让读者打开文章的关键一环。
目前的新媒体文章,一般在标题中将主题抛出,以便读者选择阅读。
2 修改文章
(1)删除多余“的”字
很多作者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的”字用得过多,因此,我们在修改时要有意识地看看自己的文章中“的”字是否多得恰当,多余的要删除。
另外,“的”“地”“得”这三个字在文章中用得是否恰当,同样需要我们注意,这样体现了我们的语文基本功。
如果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被这些小问题困扰,阅读的整体感受一定大打折扣。
我们平时在发微信时候,就可以练习这些小地方,这样在写文章时候,自然就注意了。
(2)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我们自己也看新媒体文章,一篇好的新媒体文章,肯定是要照顾读者的阅读感受的。
所以,尽量用短句表达观点,少用长句,让读者读起来不费力气,读者也愿意向下读。
(3)删除冗余的词
我们在写初稿的时候,文章中可能会不经意间加一些副词、形容词、陈词滥调,或者一些口语的词,修改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将这些影响文章质量的词,删除掉。
3 修改技巧
(1)文章要“顺口”
多朗读几遍,达到顺口。
顺口的文章不一定好,但好的文章,一定顺口。
(2)“冷却”文章
我们刚写完一篇文章,可能会沉浸在里面,有些问题,自己发现不了。
如果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把文章拿出来读一读,可能会发现很多原来看不到的问题。
这时候,改文章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3)“狠改”文章
我们要向鲁迅这样的大文豪学习,对自己的文章“狠改”,一直到满意。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写出好文章,而不是写文章,这样想来,对文章的改动就是必然,也是必须。
(4)学习大师的手稿
精进三原则里就有跟牛人贴身学习,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学习大师的手稿,就是跟牛人贴身学习。
多阅读、多思考,不仅思考大师为什么这么写,还要思考大师为什么这样改,改过之后更好在哪里。
写在最后:
修改文章,是每个写作者必备技能之一。
把辛苦写出的文章精心打磨成一篇精彩的文章,是每个写作者的目标和方向。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对自己有信心一点,对自己的文章“狠”一点,每个人都可以“磨”出好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