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实习工作为名,社交为核心的应用
年轻人的需求?
荷尔蒙,人的最本质的需求,太多应用做这个了。
食欲,人的另一个本质的需求,很多应用做这个,但并非提供直接的帮助。
其他的需求?为了生活要钱,为了以后找工作要工作经验,为了发泄过剩的精力或者存在的意义,需要更多的团体活动。
要做什么?
能够连接两个群体:
1. 有闲,有精力,缺经验,缺经历,缺钱的年轻人。(目标用户)
2. 有名,有随时,大量低技术含量工作的公司。(资源而已)
给年轻人什么?
有可信记录的工作经历(一个大公司的实习机会,没薪水就没人去么?),参与工作的感觉,认识新的朋友(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而非仅仅是闲聊)。应用中培养一种自我实现,积累资历经历的调性。
给公司带来什么?
认识靠谱新人的机会,很少的成本雇人干杂活(靠名气换免费劳力)
应用做什么?
连接两个群体,组织,可信、完善的记录这些工作经验和经历。工作经历不但可信,还有用人方面的评价。
调性
做成社交应用的感觉,而非一个找工作的软件,年轻人把参与当成主要收获,而非得到的钱。各种奖励大于每份工作的报酬,应用层面的奖励,大于单独工作的奖励。零散的非固定工作,多于长期的固定工作。
尽量安排更多的有时间范围的短期、临时工作机会,而非长期的招聘。等到年轻人找到工作以后,依然会时不时的参加这里的活动,为了更多的交友机会。
工作中的体验非常重要。这些年轻人才是我们的用户,而那些提供工作机会的公司,则仅仅是我们的资源而已。
总结
给年轻人工作机会,完整的社会活动参与记录。
平台统一各种奖励,单独一项工作只有很低的奖励。(平台,而非找工作工具)
很好的工作体验,培训的意义多余真实的工作。
扩大线下的交际维度,在统一目标的合作中认识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