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考试和测验几乎都是以分析性智力为标准,而轻视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
正确的观念,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的方法。
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把孩子当人对待,不尊重人的教育根本说不上是教育。
有兴趣才有动力,有习惯才有保证。比兴趣与习惯更重要的是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一切。
明智的父母和教师会表扬孩子如何努力,而不是去夸孩子如何聪明。
表扬孩子努力,孩子可能会更加努力;表扬孩子聪明,孩子可能会逃避困难。
过高的期望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并可能使他一辈子都难以自信,更难以获得自由。
作为惩罚教育的方法,一定是以尊重和安全为前提的,比如强行隔离,一段时间内禁止看电视和上网,取消某次向往的活动,给予批评和处分等。
如何给予孩子精神奖励?父母需要及时而充分地表达对孩子的满意和开心,包括拥抱和亲吻孩子。
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当然可以,但精神奖励更重要。
从家庭的中心地位到社会的平等地位,这是独生子女必须面对的跨越,即人的社会化。
小孩子之间的磕磕碰碰不必过于在意,因为小孩子往往没轻没重,表达友好之情也可能是攻击行为。另外,磕磕碰碰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是,也丰富了他们的体验,使其慢慢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朋友是孩子成长的珍贵营养。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这个道理需要从小教给孩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同伴的影响力往往超过长辈,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社会化。
儿童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其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征:1是群体性,儿童是在与伙伴的交往中长大的;2是实践性,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
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再好的父母也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
要引导孩子互相学习。主要发现同伴的优点。
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孩子客观冷静地分析偶像,尤其是注意发现偶像身上的榜样因素,这可能是是偶像崇拜最重要,最积极的价值。不可嘲笑孩子的偶像。
青少年最容易崇拜偶像,而打破偶像的盲目崇拜才能成长起来。
作为父母和教师容易对于孩子的叛逆采取打压的态度,实际上,孩子的叛逆往往包含着非常珍贵的品质,如渴望独立,明辨是非等。
孩子 也需要失败的体验,关键是从失败的体验中获得什么。一般来说,孩子最需要从失败中发现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潜能,而这是成功所难以提供的珍贵营养,即养成抗挫折能力的元素。
最为有效的挫折抵抗能力培养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每个孩子在现实生活必定会经受无限的挫折,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越是面对挫折,越是要给孩子人格的尊重和心理的支持,激发孩子处于积极的状态。
对习惯于无论干什么都听到-你真棒,太好了的孩子来说,失败可能是伤不起的打击。为什么权威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成材率高?因为受过严格教育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抗压性。所谓抗挫折,就是要甘于面对失败,更甘于自信地奋斗。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行动。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爱思考,爱质疑的习惯。有读书习惯的人一辈子不会感到寂寞,没有读书习惯的人会一辈子不知所措。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将学习和读书视为一种享受和快乐。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四个习惯是最基本的:1上课认真听讲;2独立完成作业;3课后复习;4课前预习。要引导孩子明白,自己是主人,是为了自由和幸福而学习,一时的得失没什么了不起,要相信自己。
善于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是成功的保障。
培养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绝对终身受益,最有效方法有5个:1是父母带头读书,给孩子做表率;2是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或去图书馆;3是坚持睡觉前为孩子都故事,尤其是10岁前最需要;4是每天让孩子在家坚持读书半小时以上,在此期间全家人切勿打扰;5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听故事广博。
微环境比大环境重要一百倍。谁与孩子接触最多,谁就对孩子影响最大。
判断是非的能力,选择真善美拒绝假丑恶的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智能是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的首要责任。
学习好比是白天,而家庭是夜晚。
家庭教育绝非只是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是全家人的相互协调和共同成长。
能力和素养需要在实践中培养。
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代表,是体验式教育;东方的教育以中国为代表,是灌输式教育。体验式教育培养能力强,但形成知识体系慢。
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水平。芬兰之所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是因为有世界一流的师资水平。2011,128名大学生毕业申请当小学教师,最终123人胜出,比例为10%。他们还要经历过5年的严格培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获得教师资格。
所有的电子媒介中,对儿童最为有效的是广播,因为广播能够激发恶童的想象力。
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和多听广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