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教师教育的奇迹——用生命铸就辉煌》。
朱老师写的第一个教育传奇,献给了名师孙维刚。
朱老师在罗列了孙维刚老师诸多荣誉和成就后,又通过读孙维刚老师《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等书籍,对孙维刚老师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初一时读的苏联小说《普通一兵》,影响了他的一生。“人为什么活着?为了他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更幸福。”小说中马尔加爷爷讲的这段话深深地印在了孙维刚的脑海里,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孙维刚老师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他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坚强的他总能以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
一位任教30多年的老教师满腹委屈的牢骚话:“就这么点儿事,我给他们(指学生)讲了八遍啦!可是您看——这是今天考试的卷子,全班48人里,有47人照错不误……您说咱们的学生可怎么教啊!你怎么教他都不会,而人家重点中学的学生,你怎么教他怎么会,你不教他也会……”我问自己:我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抱怨?我是否为孩子们找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是否在践行课标时做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并举?我是否也能潜心于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传递?
孙维刚老师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首先,必须系统地学习知识。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要善于从根源上把握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注重教学思想哲理性的升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薄到厚”向“由厚到薄”的转变,就是教学思想哲理性的升华。第三,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四,注重方法和规律的掌握。对待做题,孙维刚主张题不在多,但要有代表性。在方法上,他主张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题归一,寻求共性和规律。第五,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孙维刚就提倡和指导学生用写论文的方法来积极开展问题研究。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成效。第六,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总之,孙维刚教学成功的秘诀,归根到底就是一条:永远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在教育教学中,孙维刚一直是把对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他要求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愿意服务社会的人,其次才是成才。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他注重三点:希望学生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希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希望学生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使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你而生活得更幸福些。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孙维刚认为:作为一个中学教师,个人也许是苍白无力的,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班级范围内的“小气候”。在孙维刚的班上,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班规,如不准留长头发,唱歌要唱革命歌曲,着装要朴素,男生女生不许轻浮说笑,不寄贺年卡,递送东西给别人要用双手,教室里必须一尘不染,放学回家要帮父母做家务等。我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学生的:你不用管外面的别人做了什么,你是12班的一员,,你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你自己。
高考分数差一分,就有可能与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可是孙维刚第三轮实验班学习成绩排在前15名的学生,却作出一个令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把四个市级三好学生的名额(高考时每人可以加10分)主动让给学习成绩排在他们后面的伙伴。读完这一段,我读出来的是感动。当今社会,多少人不能遵守法律?多少人没有道德底线?而这种集体的“让”是何等伟大啊!
因为自身热爱体育,孙维刚对体育运动有了深刻的理解: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塑造坚强的意志。他总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在他的倡议和带动下,很多学生也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运动。在他的班里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天放学后,男生要跑1500米,女生要跑800米;男生要做引体向上,女上要做仰卧起坐。长期的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体变得强壮了。相比较于他们,我们的孩子的体质是怎样的呢?以12班为例,早上跑操,总有几个请假的,什么甲沟炎啊,什么脚被磨烂了等等理由,中招体育成绩最高的是满分,最低的只有几分。这样的身体素质,使孩子们一遇到天气变化就会生病;一遇到问题就想退缩,哪里来的坚强的意志?是我要求不严吗?家长心痛孩子会打电话请假?我能说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