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祛除痰湿终极篇

祛除痰湿终极篇

作者: 为爱放弃一切 | 来源:发表于2021-07-03 11:11 被阅读0次

    痰与湿

    要说痰,先说湿。湿气是我们摄入的水分,身体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全部运化,无法排出,结果潴留在体内,成为了影响气血运行的障碍,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湿邪。

    说完了湿,再说痰,而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别。

    有形和无形

    所谓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可能是自身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也可能是外界邪气侵袭肺部所产生,这种痰产生后,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能被观察到,因此比较好理解。我们对“有形之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在感冒咳嗽的时候常会接触到它,只不过在性状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有质地不同的、有颜色不一的。

    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比如水湿凝聚,逐渐凝练成的痰,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营养过盛,导致代谢产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01痰湿有什么特征呢?

    那“无形之痰”能不能看见呢?也是可以的,而且这些特征也可作为鉴别痰湿体质的特征。

    特征

    一般来说“肥人多痰湿”,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存在,“痰”具有的秽浊、黏滞、稠厚的特性,它是积聚在体内的水湿中的秽蚀部分凝聚而成,这些东西在体内累积,很容易就会导致人肥胖。

    还有厚腻的舌苔,这是体内水湿秽浊过多最直观的表现。有些人还会起一些肿块,凡是肿块颜色不红,突起于皮肤表面,呈结节状,按之软或韧。内含水液、黏液或黏胨样物质的,在中医上都称为“痰块”。

    脉滑,这个如果不是专门学习中医的话,其实不太好分别,因为中医按脉象在指下的不同感觉,可以将其分为二十多种,滑脉就是其中之一。中医对滑脉的描述是“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就是指我们摸到的脉象就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上滚动这么流利迅捷,滑脉的出现是体内有痰浊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痰”的主要依据之一。

    除此之外,还可表现为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等。

    02痰湿是怎么形成的?

    这里再提一句,湿气重了,会导致痰的增加,而痰的出现,又会导致湿气更重。而痰湿结合,则雪上加霜。所以,我们常说痰湿体质,而不是痰体质也不是湿体质,是因为这两者联系紧密。那么,痰湿体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最多的原因就是吃出来的。每一个人的脾胃运化能力是有限的,打个比方,您的脾胃一顿就能运化二两蔬菜三两肉,外加一碗大米饭,这时候您偏要再来一份麻辣烫,一开始吃的那些被运化吸收了,而剩下的这一份麻辣烫,脾胃运化不了就会形成痰。当然,也有天赋异禀的,人家就是能吃,脾胃就是能运化,但是吃进去太多肥甘厚腻的食物也容易生痰湿,您有没有感觉到有时候吃完油腻的食物感觉能咯出一大口痰,哎,对了,这就是肥甘厚腻易生痰的佐证。

    还有,这个比较好理解,把身体里面的津液想象成河流,可别想象成大海,那就太严重了,等到天气寒冷的时候,河流就会凝结在一块,在体内就会形成痰湿。像有的人吹完空调痰就很多,有的人喝完冷饮痰很多,或者吃完水果也会有很多痰,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太热也不行,本来我们的肺是没有痰的,有很多津液,但这些津液被热烤干了,于是津液就变得黏稠起来,就形成了痰。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们可不要在留言的时候骂我,其实热能生痰用四个字就能概括,做饭的都知道,大火收汁儿!

    03得想办法解决这个痰湿!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句话有点脍炙人口了,其实这话最初载于《证治汇补·痰证》,是清代医家的经验总结。然而这句话的雏形,是出现在《黄帝内经》当中。《素问·咳论》里面明确讲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脾气虚弱,不能运化,导致的痰湿,会上泛于肺。

    为什么不去别地方,非得去肺里贮存着呢?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脾属土,肺属金,脾土能生肺金,脾土为母,肺金为子。俗话说父债子偿,母脏有病,往往会传导给子脏。这就是所谓的“母病及子”了。

    那根据这点,古代有个方子叫二陈汤,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这方子不错|

    ■ 您可别小瞧这个方子,这个方子是“治痰之总剂”,什么意思?就是很多有名的方子,都是根据它演变而来的,比如六安散、杏仁散、清气化痰丸、理中化痰丸、温胆汤、涤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等,不可谓不重要。有句俗话不中听,但说的好:“背熟二陈汤,钱往袋里装”。

    ■ 这个方子好不好?好!能不能用?能用!但是,张锡纯本人说了:“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

    这是我截取了一段,后面还有一段,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那么这段说了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二陈汤好是好,但是只能治痰的标,没法治疗痰的本。其实,痰的本源是在于肾的,这是因为,肾主闭藏,就是说肾可以控制这个膀胱,让尿液正常的储存和排泄,但如果肾气不充足了,膀胱没办法把脾胃之中的水液吸引到膀胱中形成尿液,自然,水液就会在脾胃之中形成痰湿。

    哎,您听了是不是感觉有那么点道理?其实,您觉得有点道理就行,学术这个东西本无绝对的对错,重要的是探究的心理,这点要向张锡纯老先生学习,敢于向“治痰之总剂”发起挑战,实属我等之楷模!

    言归正传,那肾中之痰怎么祛除呢?

    就用张锡纯老先生的理痰汤,这方子理的是肾中之痰。组成:生芡实30g,清半夏12g,黑芝麻9g,柏子仁6g,生杭芍6g,陈皮6g,茯苓片6g,水煎服。

    大家也能看出来,虽然张锡纯老先生批斗归批斗,但理痰汤还是有二陈汤的影子,也就是说理痰汤是二陈汤加减而来。

    这里有几个点和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芡实放在了第一位,而且用量很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化痰的半夏。

    这是因为芡实可以补,不光能补肾精,还能补漏洞。这样一来,原有的精气不会再往外漏,补进去的精气也能收的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肾气充盈也能及时地把一些痰湿水饮气化掉。另外,芡实在入肾之余还可以入脾,《本草经百种录》说它是“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说它能“补脾固精”。

    然后,增加了滋阴润燥的黑芝麻、柏子仁。半夏虽然是化痰良药,但是半夏药性偏温偏燥,容易上火。黑芝麻和柏子仁都是植物的种仁,种仁类药含有很多油脂,具有一定的甘润滋养之性,可以牵制半夏的温燥,还能润肠,可以把痰湿通过大便排出去。

    黑芝麻和柏子仁还有补肾的作用,能帮助芡实补养肾中精气。其次,白芍和茯苓可以利尿,可以把痰湿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最后,陈皮收敛肺气,让肺气下降,让水之上源向下走,变成人的真阴、真液。

    这个方子适用于顽固性的痰湿,比如您用温胆汤的效果不太好,或者痰湿问题反复出现,那就可以试试理痰汤,这个方子同样也是可以泡脚的

    除了可以调理痰湿体质这类问题,如果是痰湿导致的胸膈满闷,喘促咳嗽,心悸,胃胀呃逆,肢体麻木、偏枯,关节屈伸不利,眩晕等等也是可以使用的,只要是和痰湿有关的,就都可以试试。

    除了理痰汤,我建议有痰湿的人多吃点萝卜白菜,还有冬瓜、荷叶、山楂、赤小豆、扁豆、枇杷、山药、大枣、红豆、薏米等物。而且一定要吃早餐,不吃早餐会加重体内的湿气,还有尽量少吃或者不要吃宵夜。

    食疗其实不用我多说,上面那些选几样做成菜就可以了,像山药冬瓜汤、白菜萝卜汤等等,如果馋的话,可以做成萝卜丝馅饼或者萝卜丝丸子,丸子尽量不要油炸,最好用空气炸锅,这样可以避免肥甘厚腻。

    怕大家实在是不知道如何选择,这里简单推荐两个。

    薏苡仁粥:

    用薏苡仁50克先煮1小时,与粳米200克,酌加水煮成稀粥。每日食1~2次,如果觉得寒凉脾胃受不了,连服3日左右改服小米粥2天养胃气。

    还可以用薏苡仁20克,冬瓜子30克,粳米100克煮粥,因为冬瓜子也有化痰利湿的作用,这两种药在一起更好。

    或者来杯药茶。山楂300克,干荷叶100克,薏苡仁50克,甘草30克。将以上几味药共研细末,分为10包,每日取一包沸水冲泡,代茶饮。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祛除痰湿终极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yu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