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直以来的我
大多数的语文老师,经常的我是这样的:薄薄的一本语文书。总是完不成任务,感慨课时不够。学生在教师的深度解读中逐渐成长,却不知道到底如何欣赏文章,更遑论能写出文字兼美的文章了。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会设计问题,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但很多互动或者问题,不过是引导学生“入我彀中”——得出教师预设的答案而已。
看似学得热热闹闹,实则孩子的脑中空空。
为人师者,不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对一个问题形成多元比较的视野,而是一篇一篇的教课文。
这恐怕才是深层次的原因吧。
2.我想到达的彼岸
我不想沦为教书匠,教了一辈子书还是云里雾里、迷迷糊糊。
我想孩子们和我畅游在语文的海洋里,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学生自己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能精心设计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动起来做事(doing),在做事中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就符合了新课标中“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四大核心素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自己才华的地方(很多时候,公开课示范课可能异化成老师的表演show,听课老师看到的是学生的,看不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情和投入度),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在有核心素养与语文实践所构成的坐标系列进行。
这样,才能赋予课堂语文学习一定的真实性;
这样,才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设计富有驱动性的学习任务。
读到这些,不仅伸出大拇指,为闫存林老师的这本《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深深的折服。
慢慢努力,从经由以“教”为中心的一言堂、灌输式、填鸭式过渡到以“学”为中心的共享、共学模式,在“教学相长”这方浅浅的海峡里,师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这才是身为师者的我该修行的此岸到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