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种重要。
一、不管你好不好,我都不想失去你
经济学和心理学中都有一个名词叫做“损失厌恶”,大致观点是在面对同样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往往认为损失让人更加难以接受。
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丹尼尔·卡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抛硬币的实验。如果是正面,被试验者可以获得150元;如果是背面,将会输掉100元。
我们抛开专业的数学计算,仅从常人可以拿到的信息来看。输赢概率相同,赢的收益大于输的损失,是一个挺好的买卖。
这样的买卖应该会有很多人参与,但是实验的结果却是,大多数人仍然拒绝了这个赌局。
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损失100元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50元的快乐。
最少收益是多少,才能够弥补普通人失去100元的痛苦呢?
答案是200元。人对痛苦是更敏感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对于不确定的结果,必须要得到至少两倍于风险的担保。
我们不确定这个人是不是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甚至不知道两个人相处究竟是不是一个对的选择。
但我们知道的是,当初我们在一起一定是因为对方的某些优点在一起的。而分离就代表着,我们要放弃那些曾经让我们心动的优点。每当夜深人静想起来那个人再也不属于我,有可能属于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揪心的难受。
这就是损失厌恶在作祟——普通人的恋爱就是平平淡淡,而爱情也只是生活里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办法保证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获得的快乐要2倍于我们分手时的痛苦。
所以哪怕分手的时候,你俩就是客观上不合适,主观上也没感情了。在分开的那一刻我们都会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因为是个人都会有损失厌恶。
而那些能够感受到不那么痛苦的人,是深刻的明白了此间的道理,用理性战胜了自己的感性。
二、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倘若我们一直在一起,那么我们就要开始一起度过我们平淡的未来了。一年、两年、三年,我们总是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我们开始觉得,面前的人不过如此。我们开始暗自期许,以后一定会遇到一个更好的人,并在心里暗自牢骚“我当初为什么要跟他在一起”。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这句“我当初为什么要跟他在一起,我以后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这句话终于成为了一个烙印刻在了心里,跟对方说了出来。
两个人分开了,我们松了一口气,开始了寻找完美伴侣的新生活。
那么这件事情成立吗?这件事情是可以成立的,建立的前提是我们在未来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是好的变化。
如果变好是好的,那么更好的你,遇到更好的人的概率就会增加。
如果变化是不好的,那么越来越差的你,遇到更好的人的概率反而会减小。
但实际上是,在漫漫人生路上,很多人对于自己的一生都是盲目乐观,对于自己的评价都是蜜汁自信的,觉得未来的自己一定能跟现在完全不同。
但是回到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人的命运能够短短的时间从出租屋住上大别墅呢?又有多少人本来上初中都觉得费劲,突然有一天就有了考上清北的智慧呢?又有多少人本来是赵四的模样,突然有一天就变成了吴彦祖。
实际上,只有少数人能够走上金字塔尖,找到与众不同的另一半。
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走向平庸。
就算人到中年,我们的人生大概率应该也是没有成就的。
而找到的另一半,可能连当初那份“你花了全部的五块钱给我买了个零食”的情分都没有了。
从我们笃信我们一定会过上跟别人完全不同的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放弃了我必须要拥有一份感情的这个选择。
因为以我们生命的弱小,根本禁不起输一次大的。
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的命运放弃了这个选项。
倘若幸运,直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回想过去,我们遗憾得也只是来自于我们贪心地想拥有一切的那颗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