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常说,姻缘乃需门当户对。
二十出头时的我认为那只是片面地存在于物质面,并非绝对。那时候的所谓门当户对可是阻断了不少美好姻缘吧。而刷新我对这四个字的概念的正是源于父母的爱情。
记得那天晚上,我找母亲聊天,聊到关于找对象的事。母亲就说到,其实那句老话说得还是有道理的,门当户对,说得不单单是两个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有一层,是指两个人的脾性是否“门当户对”,两个家庭的做事主调是否“门当户对”。比如一个家庭大方,对方家庭很抠门,在行为习惯上必然会有些矛盾冲突。然后,便讲起了她和父亲的故事。
父母的年代,六零后,一个永久牌自行车“叮玲玲”的年代,一个流行霹雳舞、喇叭裤的年代,一个开始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走向自由恋爱的年代。而那时候的爱情,少有轰轰烈烈,似乎更含蓄、纯真。
父亲和母亲是初中校友,相隔一届。父亲高考落榜,早于母亲一年毕业,先参加了工作。而缘分就是这样悄然开始的。
父亲会每天骑着他那辆比较有年代感的自行车去单位,而这条路总能经过母亲家门口,有意无意地,两人总能不经意地对上那么一眼。久而久之,对上眼就发展成为搭上话了,后续也就水到渠成了。母亲说,一开始外婆还不同意他们在一起,觉得父亲家庭条件平平,母亲可以找个条件更好的。但介于接触下来觉得父亲品格好,是个可托付之人,便也不再阻止。
父母的爱情,就是这样简单。而婚姻,是从爱情走向亲情的港湾,是爱情的延续。父母结婚后不久便有了我,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7年后有的妹妹。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一个非常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内生活,平凡而祥和。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也从未在我和妹妹面前吵过架,红过脸。有时候的埋怨互怼,更像是打情骂俏。
妈妈性格温婉,识大体,没脾气(偶尔耍个小性子是有的)。
爸爸性格随性,做事稳健,不计较,知足常乐。习惯性得包容着母亲的小情绪。
日子平淡,却不可或缺,偶有意见相向,总能默契相守。
就是这样,父母的爱情/婚姻不仅是家庭因素的门当户对,更是性格上的“门当户对”。这对于我之后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家庭处理上有非常大的影响,且在事实中不断印证着这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