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124页
五、“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学校
第一步
走向“学习共同体”的改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他不仅要把学校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也要成为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们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成为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
为实现这一变革,需要在教室中组织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教师之间建立相互开放教室、共同创造教学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确立校长的指导性,谋求学校工作的民主化,重新把学校建成一个能使每位教师及独立自主有协同合作的组织。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发展学校在家长、市民联合的基础上的自律性。此外,与教育行政之间的关系也必须要民主化。
相互学习的教师们
在建设“学习共同体”方面,教师相互之间建立作为教育专家的共同提高的合作性同事关系是核心的课题。滨之乡小学把校内研讨放在了学校管理运营的中心工作的位置上。
所有教师一年内至少要有一次向同事开放教学、接受批评帮助的机会,做不到这一点,要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不可能的。把教室关闭起来,是在把教室私有化,这样的教师是不能称为公共教育的教师的。……如果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公开教学、互相批评的话,就不能从学校内部准备好改革的基础。
滨之乡小学从创建初开始,就把教学案例研究、确立合作性同事关系作为基本的方针提了出来,规定了每位教师要参加每月一次的校内研讨和每周一次的各年级组召开的教学研讨会,并把它作为学校运营管理的中心工作。如果把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公开课和独自召开的小型研讨会包含在内,该校一年内组织了近百次的研讨活动。
在每月一次的校内研讨会中,每次都有两位授课者按各自设定的主题公开教学,然后大家观看由我录制的录像带,进行讨论和评论。每一次课要安排近两小时的讨论时间,所以,通常讨论要从2:00进行到7:00左右。滨之乡小学进行校内研讨时,指导方案都有授课者自己写。举行日常普通的公开教学,最重要的是观察教室中发生的具体事情,把精力倾注于课后的讨论,以达到教师同仁间相互学习的目的。
在该校,不由学校或年级来决定“研究主题”,而是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由教师自己设定“研究主题”,并分别从县内的研究人员和教师中选定协助人员一起进行研究,举行公开教学。
这样,全校的校内研讨和按年级为单位组织的教学研讨会就成了教师间相互发挥个性、交流授课的形式和共同学习提高的基础。……在该校,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师都通过创造教学和相互批评,建立了教师作为专家的、共同进步的关系。
学校组织的改革
例如,在该校即没有职员早晨的碰头会,也没有个班级的晨会。一到上课时间,教师和学生都在教室里,读书15分钟,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汉字和算术练习也在早上的这15分钟内完成。
上午的课程表上有两门课,每一门90分钟。这样安排是为了能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科的主题中心的学习和进行综合学习。
在通常的学科教学中,以年级为单位联合授课、联合指导的事也是家常便饭了。有时常常轮流交替上课,实现了教师间相互合作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也实现了接受多位教师指导的愿望。
这里正在形成这样的教室:每一个人都情绪安定、性格开放,将自己和同伴的潜力挑战,每个人的个性虽有不同,但从这种差异出发,大家更好的开展着相互学习。
有的教室里每月大致有一次家长作为助手参加教师的上课,有的年级一学期有一次综合学习和社会课,是用近一周的时间开展与家长一起合作备课的活动。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参与学习”形式,但不论哪一种都有7成以上的家长参加,这就成了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培育学生的关系的基础。
为创造实现高质量学习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养要提高到新的高度。这不是一般的教养,而是作为与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关的专家的教养;不是从书本中学习的教养,而必须是通过自己教学的创造和反思而形成的实践性教养。要求把学习过去以“建立交流关系”为中心所进行的案例研究的那些经验“内容”作为中心,做更具体的研究。
课程建设也需要持续地、具体地实践。如果把课程看作“学习的履历”,那么每天授课中的学习的创造就成了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课程建设也是一个至少要花10年时间的大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