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刚过,午后的太阳就有点懒散和心不在焉了,就像一个人寄居他乡久了的样子。树上的叶子好像一夜之间变黄了,变薄了,摇摇晃晃的,时刻准备着钻入泥土。花圃里洒满了种子,大雁成群的往南飞,就连屋后的老母鸡都抖出发干褶皱的羽毛,上串下跳的勾引着公鸡,应该是想着在上冻前多留下几个子子孙孙吧。总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着急。
李玉山也着急,他在空旷的走廊里来回的踱步,时而看看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时而对着墙上“宁可血流成河,绝不多生一个”的标语絮絮叨叨,时而又为妻子撕心裂肺的叫声而痛苦流泪。此时,他正凝望产房的大门,像是要冲进去,把附着在妻子身上的魔鬼捉了去。
"不,不是魔鬼,是天使。"这个想法让他既兴奋又焦虑。
终于,一声婴儿的响亮的啼哭声代替了妻子的呻吟,李玉山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地。产房的门开了,护士抱着婴儿走了出来,李玉山一下贴了上去,问:"妮子?""对!"
李玉山接个孩子,像捡了一个金元宝似的,激动的浑身发抖,他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不由的笑出了声,李玉山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妮子,你终于来啦!"
"一个小妮子,用得着那么高兴吗?"身旁的岳母责怪他少见多怪。李玉山知道,岳母虽然明着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是反对李玉山两口子要这个孩子的,因为李玉山已经有两个小子了。李玉山才不管这些,他现在十分的满足,十分的得意,这已经足够抵消所有的不快了。一旁的岳父和李玉山一样的开心和紧张,一个劲儿的催促着赶紧回病房。
李玉山真想和女儿多待一会儿,但是不行呀!学校还有几十个孩子等着他上课呢!他只好将妻子女儿交给岳父岳母,骑着大哥的那辆破自行车离开了医院。
李玉山赶回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上课的时间了。他到教师的休息室里用热水敷了一下脸,又对着镜子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衣着,然后夹着书本来到了教室。孩子们都乖巧的坐着等着李玉山发布指令。
李玉山先给孩子们讲解今天的内容,但是刚讲了个开头就停了下来,他感觉自己脑子有点模糊,不能直击知识的要害,这是李玉山上课的原则。李玉山认为知识的第一次讲解关系着孩子们对知识的认知和框架,宁肯不学也绝不凑合。当然,也是因为这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不由的陷入了回忆。
记得那还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李玉山还兼着村里的卫生员,为了不打扰家人的休息,晚上他一般都会住在卫生所里。凌晨时分,正当李玉山沉浸在美梦中时,二蛋子那熊咆式的吵闹声就把他给惊醒了。
听到是二蛋子,李玉山也就基本明白了是什么事,他赶紧起身和二蛋子一起来到村长家,村长已经套好了牛车,李玉山帮忙将王老师抬到车上。
夜色依然很浓,北风钻进人的衣襟里,一下一下的舔着人的身体,三个男人,一辆牛车和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一路小跑的赶往十几里地外的镇医院。
由于王老师是头一胎,孩子出生的异常艰难,医生忙里忙外,村长和李玉山就在产房外手足无措的等着。二蛋子反而比较安静,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些玉米杆,一节一节地掰断了喂牛。
护士看着两个大男人杵在那里,就反问他们:"油布呢?红布呢?棉被呢?",村长这时才醒悟过来,生孩子还要准备好多东西,赶紧指派李玉山去买。
李玉山从来没来过镇里,别说买东西了,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好在他遇到了高中同学兰花花,兰花花领着他很快就置办好了东西。李玉山告别兰花花,马不停蹄的回到医院,好在没有耽误王老师生孩子。
王老师生了一个女儿,村长高兴的合不拢嘴,从口袋里掏出自己平时都舍不得抽的烟,挨着给病房里的人发。
李玉山也很开心,他知道王老师很快就能到学校上班了,他更放心的是村长家只是添了一个小妮子而不是小子。
但村长依然开心,并不停地跟李玉山说:"妮子好,妮子听话,妮子孝顺,会照顾人,我儿后半生有依靠了。"
本来吧,李玉山觉得小子才是根,听村长这么一说,李玉山觉得特别的对,看来儿子和女儿都很重要,再说了,村长家有妮子,我怎么能没有呢!李玉山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要儿女双全才行。
等把王老师安顿好了后,李玉山就赶回了学校,就和现在一样,只是当时等着他的不止是学生还有县教育局的王进山局长。
自从王老师和刘老师先后离校后,县里又把程老师给派了回来,和李玉山一起教孩子们。李玉山这半天没在学校,实际上就有一半的孩子没有课上。王进山局长当然很恼火,就在教师休息室里劈头盖脸的骂了李玉山一顿,并让李玉山写出书面检讨。
李玉山自知理亏,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王局长消了气后对李玉山说:"县里招考老师的时候,你的成绩最好,你的卷子我也看了,很有想法,但是一个老师自己好不算好,能教出好学生才行,你懂吗?"李玉山诚恳的接受批评。
王局长笑着说:"孺子可教呀,这样吧,你好好干,如果你能带着你的学生考到县里第一,我就给你转正。"
"一言为定?"
“嗯,一言为定,傻小子。”王局长满意的说。
李玉山明白,"转正"就意味着自己的户口要调到县教育局了,村长想管都管不着自己了,自己也再也不用看村长的心情办事了。眨眼间,五年过去了,也该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李玉山带的这个班共有22人,除了县实验小学外,李玉山的班级算是人数最多的了。李玉山自从带上这批学生后,那真是用了心了,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的辅导学生,就连去学校农场劳动,上山采药、割荆条,捉蝎子都带着书。当然结果也是好的,在今年的县级联考中李玉山的学生夺得了均分第一的好成绩。前不久的全县教师会上,王局长还点名表扬了李玉山。甚至还有其他学校的校长慕名来村小学参观学习,就连村长都说李玉山这小子真行。
辛苦是小事,有时候还要受点委屈。就拿小冬子说吧,他是李玉山堂哥李冬山的二小子。十岁了才入学,学习很差,而且是个特别爱折腾的主儿,小冬子不仅和二蛋子打过架,而且还把教室里冬天取暖的火炉子给砸了个稀碎。
李玉山知道小冬子特别聪明,只是不想在学习上下功夫。所以,李玉山决定每天下午放学后将小冬子留下来补课,一天两天的还行,时间长了,小冬子就没了耐心,左推右推不想学,李玉山就拿着笤帚把子揍他,揍的小冬子杀猪般的嚎叫,从那以后,小冬子见到李玉山是就十分的害怕,特别是遇到不会的题,更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一开始的时候,李冬山只是好奇小冬子为什么每天回家都比别人要晚,晚上睡觉的时候又发现小冬子的屁股上有很多淤青,就怀疑李玉山揍小冬子了。于是特意跑到学校来查看,却没想到看见了这一幕:小冬子满脸泪水的站在李玉山跟前写作业,还不时的被李玉山用戒尺敲打几下。李冬山心中的怒火就像他脸上的青春痘一样由红边白,再由白变红,最后彻底的喷发了。李冬山一把掀翻了李玉山的桌子,瞪着眼睛看着李玉山,就差跟李玉山动手了。
天色已黑,繁星眨着眼睛看着李冬山和小冬子远去的背影,李玉山笑了,笑的有些僵硬。
第二天,李玉山照常留下小冬子补课,也想着等李冬山来了,跟他好好说道说道,然而直到补课结束李冬山也没出现。
傍晚的天气照例还是这样,太阳费力的爬上山顶后便坐在大青石上歇脚,像一个老农看着自己地里的禾苗一样温和地注视着小山村。清凉的晚风徐徐吹来,让李玉山不由的打了一个激灵,他惦记着家里的两个小子,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踩的地上"噔噔……"作响。
刚到家就看见二小子躺在煤池子里呼呼的睡着,大小子则蹲在墙角处拉屎,怀里还抱着一只老母鸡。看着两个儿子没人管的样子,李玉山的心里无比的凄凉,他知道母亲向来不喜欢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很少主动给照看,因为这妻子没少和自己拌嘴,但这次是迫不得已,没想到母亲还是避而远之。
李玉山叫醒二小子问:"饿吗?"二小子睡眼惺忪地回答:"不饿。"二小子才两岁,奶声奶气的回答又让李玉山一阵心酸。"中午吃饭了吗?"李玉山问。"吃过了,姑姑给送的饭。"大儿子一边拉屎一边说。李玉山知道是母亲让小妹给送的饭。
李玉山的姊妹兄弟有五个,他是老三,老大是姐姐,早就嫁到别村去了。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子嫁给了本村姓郭的人家,小妹妹才16岁,也不读书了,待在家里帮助母亲干点家务。老二就是大哥李金山,高大威猛,型男一个,特别是脑袋,一根头发都没有,就像河滩里的大青石锃光发亮。李金山是当地有名的石匠,条件不错,按理来讲找个媳妇并不难,可是直到李玉山的妮子出生,也没有那个女人愿意跟他。村里人有时候说笑:“找不到媳妇也不怕,反正李玉山有两个儿子,过继一个给你就好了。”李金山总是说:“行呀,就不知道玉山愿意不?"
话虽这么说,但大哥和李玉山的关系却是越来越疏远了。李玉山的大儿子出生的时候,让本来就拮据的家庭变得更加紧张,李玉山给妻子买了几只老母鸡养在院子里,原本想着隔几天炖上一只给妻子补补身子。但不想这件事情却引来了母亲和大哥的不满,母亲说这鸡不是她的,不能在院子里养。大哥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从他见着鸡就打,弄的院子里鸡毛乱飞的行为来看,大哥的心里冒着火呢!
所以,二小子出生的时候,大哥提出了分家。分就分吧,分开也好,省得整体鸡飞狗跳的不得安生。李玉山分到了一间屋子和一间厨房。剩下的两间屋子和两间瓦房都归大哥所有。按理来讲,大哥分的多一些,应该满意了,但大哥最终还是在外面新修了一个院子,带着母亲搬了出去。李玉山想来老房子又破又旧也不值什么钱,再说大哥有了新房子后旧房子也就没什么用了,最主要的是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哥怎么地也会把房子留给他的,但是他错了,大哥走的时候把房子挨着个的上了锁,最后还逼着李玉山拿出所有的积蓄,才把房子给他。
天色渐渐的暗淡了下来,李玉山给大儿子擦了屁股,收拾了一下,赶紧给两小子做晚饭,他盘算着后天就是星期天了,正好把妻子接回来。想到妻子李玉山不由的畅想起了未来:夕阳西下,他缓步走进小院,妻子将可口的饭菜端上桌儿,三个孩子在膝下吵吵闹闹,鸡鸭成群的觅食,回窝,这日子,哼,美!
李玉山的妻子就是兰花花,中等身材,胖瘦适宜,大大的眼睛,两条粗壮的麻花辫搭在肩膀上,显得十分的俏皮。他们两个结合最应该感谢的人是王老师,正是王老师生头一个孩子时候,让本来断绝了联系的两个人彼此产生了好感。李玉山喜欢兰花花的淳朴,热情和知书达礼,兰花花喜欢李玉山的英俊、潇洒和书卷气。
李玉山当了老师以后,也曾有很多人给他提亲,但李玉山以年龄不大为由都回绝了。其实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找一个和王老师一样的有知识,有见地的姑娘做为一生的陪伴,只是那个年代里能读的上书的人没几个,再加上重年轻女的原因,能读书姑娘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就这样,李玉山没有嫌弃兰花花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一条腿不利索的残疾人,兰花花也没有嫌弃李玉山家里穷,两个人真实的相爱了。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甜蜜,李玉山去学校的时候,兰花花就在家里做着女工,她一条腿不能动,所以也用不着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一年后他们有了大儿子,三年后有了二小子,今年又添了个小妮子。
星期天的时候,李玉山将妻子和小妮子接了回来,一次性的在院子里养了十只母鸡、公鸡和四十只刚破壳的小鸡,一家五口人过得有滋有味,尤其是到了晚上,小山村经常停电,孩子们睡不着就缠着李玉山讲故事,李玉山就以书上的故事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的渲染,孩子们听的十分的入迷,梦里都是父亲的故事,妻子听了十分的崇拜,不由的往李玉山的被窝里钻。
转眼间,小妮子已经过了百天,兰花花也可以出来走动走动,晒晒太阳了。这几天李玉山回家都很晚,眼看着五年级毕业考试就要开始了,李玉山晚上都会把孩子们集合起来学习两个小时。程老师没有带毕业班自然也就躲清闲去了,有时候也去刘老师家叙叙旧,每次去都会带好多小孩子爱吃的零食,然后无比依恋的看着刘老师的儿子玩耍和依依不舍的离开。
一日,王进山局长陪同县计生办的人来到学校,在学校转悠半天,最后对着学校外墙上的几个大字-------“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评头论足。中午放学的时候说要跟着李玉山到他家里看看,李玉山心里很清楚,该来的还是来了。
计生办的人从李玉山家出来,就对王局长说:"你要保他就地赶紧想办法,就这几天的事。"
晚上的时候,王局长将村长、李冬山、王老师、李玉山都叫到李金山的家里。李金山给大家到了水,村长给王局长和李玉山递上烟,一屋子人喝水的喝水,抽烟的抽烟,一根蜡烛都点完了,还没有一个说话的。最后,王老师说:"超生这个事已经处理了很多人,我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玉山要是把公职给丢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本来计划生一个孩子就上岗的王老师五年来一口气生了四个女儿。生第二个女儿的时候公职就被开除了,她现在也解脱了,还准备再生一个,已经请先生给算过了,老五一准是个小子。
"对,再过几天就是小学的毕业考试了,考试完了,县里就要转正一批老师,李玉山转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再说李玉山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不干老师可惜了。"王局长说。
村长说:"金山,你是他亲哥哥,这个时候,也只有你能拉他一把了。"
"怎么拉?"李金山反问到。
"来,我说!"李冬山大概是嫌弃这些人说话不痛快,干脆抢过话头说:"金山呀!咱们姓李这一支就出了玉山这么一个老师,而且还是个好老师,对吧!再说玉山的两个小子,这两个小子虽然是玉山的,但也是你的亲侄子,跟儿子也差不多!现在只要你点头,暂时将玉山的二小子过继到你名下,这样玉山超生的事情就好办了。再说你也是过四十的人了,如果你愿意,今天我做主,二小子就给你了,给你养老送终,怎么样?"
"对对对……"村长附和到。
"大哥……"李玉山哀求到。
李金山慢慢的站起来,冲着李玉山怒吼到:"你就这么肯定,我就找不到媳妇了……"
李金山的话就像一座突如其来的冰山,不仅冻住了大家的话,更是砸碎了李玉山的心。
3月20日清晨,过年的红烛流下了最后一滴泪水,山间的白雪融化了最后一丝气息,小山村大队部的喇叭里开始了开春的第一次广播:人民日报的文章《打死一只虎吓死满坡狼》。同时,派出所的警车也将李玉山带离了那个一个女人,三个孩子和五十只鸡的小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