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李笑来的一本小书《韭菜的自我修养》,重点摘录如下:
韭菜的最终下场并不是缺乏耐心,而是因为缺乏实力所致。
想要摆脱韭菜的命运只有一个办法:提高自己的实力。即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控制仓位。永远要保持一定比例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这就好像潜海需要一个氧气罐一样,没得商量。
要想摆脱韭菜的宿命,你必须学会的一个观念是:能不冒险决不冒险;即便是必段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设置止损线有个因素很靠谱: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
在交易市场里: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因为一小部分交易者的冲动造成的。你注定要成为一个不冲动的人,所以那一部分冲动的交易注定不属于不冲动的你!
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提高回报风险比的方法无非两个:要么加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加大分子可行的手段: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韭菜们思考片面,他们永远只看单价,进而得出结论,现在已经太贵了!于是他们总是去找更便宜的,总是去找更早的机会,殊不知,这处片面的思考,恰恰是无形的镰刀,正在一茬一茬地割着自己。
只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标的。这是一种智慧,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去相信整个市场的智商。市场都帮你选好了,为啥不服呢?
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还有另外一个定律作为支撑:在交易市场上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于是所有东西都在涨的时候一定选那个涨的最猛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更可能涨;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跌的最少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最扛跌。
书中所讲道理似乎都非常简单,简单到我们自己觉得都已经熟知。可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韭菜的自我修养之路应该就是从知道到做到吧。比如做到:控制仓位、降低交易频。大道至简,践行至难。修行路上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