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cfe76135cf68f5a1.jpg)
“打卡”这个词总给我一种告知完成任务的潦草感, 可是有时因为赶时间,凑热闹或是景点确实一览无余,还是会”打卡式”游览,过后查查资料会后悔没有花更多时间在某些地方。
古德寺一个名称是寺庙,外形像教堂,实则是里面住着比丘尼的尼姑庵,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本身是有很有参观价值的,无奈现在却因为拍照出片而成为网红景点,整个寺院建筑的每个窗口,门口,以及网红机位排满了俊男靓女,争先恐后拍照、直播,打卡。完全不像佛教清修之地,更没多少人关心这个寺庙的价值在哪里?有什么前世今生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23f1c63feaf2f369.jpg)
它的高光时刻是在武昌起义期间,在住持带领下自发救护起义军伤员,并在寺后集中掩埋了烈士遗体,受到后来中华民国政府嘉奖,孙中山亲临此地凭吊烈士,当时副总统黎元洪亲自改名并竖题寺名(皇家认可的寺庙才可竖题)。地位非常高,人称“共和首寺”。
另一个闪光点是它的建筑风格,作为汉传佛教的的寺庙,其主建筑---圆通宝殿却杂糅了欧亚各种宗教建筑风格:其总体布局,主刹塔,屋顶装饰都保留了汉传佛教的建筑风格,回廊,方柱则明显的有希腊神庙建筑的样子,尖拱园窗,尖塔都是哥特式教堂常用的元素,它的顶部有代表五佛四菩萨的九座佛塔,塔身流线型,形似透空的园亭,应该是借鉴了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整个圆通宝殿的立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大盆金翅鸟等细节,有可以看到东南亚怕那瓦建筑的气息。这种融各种宗教流派于一身,兼具多元化建筑风格的建筑,在汉传佛教中实属难得,独树一帜。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aad3e042d88569cb.jpg)
另外,古德寺的院子里还有一座从泰国请来的四面佛(典型小乘佛教供奉的诸佛之一,传说其法力无边,殿堂不能供奉,只有苍穹才能做其大殿。),进门处的天王殿则完全是一座徽派建筑的样子,真是包容融合得无以复加彻彻底底。我们也不能免俗,在这个风格独特有辉煌历史的寺庙各个角落拍照留念,效果确实很好,是我们武汉之行最满意的照片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a9304d2023ae9472.jpg)
另一个网红之地是黎黄陂路,现在是个挺小资的慢生活街区,有许多咖啡馆,古着店。它成为网红的原因是,在这个全长只有六百多米的街道,陈列着不少有特殊历史和异国风格的建筑,被称为“街头博物馆”.因为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里,英、法、德、日、俄等国在汉口设立租界,此路段就是当时的俄租界,虽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现存十六栋欧陆建筑却保存得当,个个有故事。其中最受大家青睐,最有特点的是旧址纪念馆和巴公房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e20a038272ea9f9f.jpg)
我们去时,阶梯形外墙的旧址纪念馆门口有新人在拍婚纱照,新娘一遍遍提着婚纱从墙边跑过,摄影师反复启发示范,教新娘怎么跑得美,跑的轻、跑的可爱又有故事感,马路边还有不少人围观,等着插空能拍一张打卡照。为节省时间我们先去了看了其他地方,一直到我们准备离开时,新郎新娘还在死磕那个场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287fe2bd297a8cf2.jpg)
巴公房子是二十世纪初两个俄国贵族兄弟在此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房子(我印象中上海住过赵丹,孙道临等文艺工作者的武康大楼也是类似的形状),总面积5000平米,共两百多间房,毗邻四条马路,是当时汉口最大的公寓楼,共修建了九年,建成后就成了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租给在汉口的外国侨民居住。奇特的造型,特殊的位置,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及异域风情让这所房子理所应当地成为网红打卡地,附近不少拽着气球,抱着鲜花的少女排队(估计某个风靡全网的照片是这个造型,小姑娘们准备拍同款),等着以巴公房子为背景拍照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38d7d9c3839c17cd.jpg)
亚洲第二大城中湖的东湖其实是最应该花时间游览的,只听介绍是没有概念的,几个数字大概可以更有说服力:西湖的六倍大,景区面积八十多平方公里,环湖绿道全长超过100公里(本来还计划骑个共享单车环湖呢,后来才发现简直是痴心妄想),属国内最长,毛泽东主席48次视察,有国家湿地公园,113个植物专类园景区,分为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珞洪六个片区,任何一个片区都够你花一整天时间游览。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3d81f06d708cccd2.jpg)
我们是参观完湖北省博后去的(东湖听涛园区离省博很近),当天到东湖听涛景区时开始下大雨,让人游兴顿失,打算进去看一眼就走。谁知走不久雨就越来越小,我们也被东湖的美吸引了。雨后的东湖参观的人不多,显得清新空灵,空气湿润舒服,湖面也滢滢泛着水汽,树叶和山石都被洗的透着水光,颜色也更深更润。听涛景区市东湖最早开发的景区,起源于著名实业家,民主爱国人士周苍柏先生(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之父)的私家园林“海光农圃”,也是东湖公园的前身。如今在景区内建有纪念周苍柏先生的苍柏园,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寓言雕塑园,应该是别的地方没有的。附近的东湖宾馆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湖北国宾馆之称,是建国后毛泽东主席除了中南海之外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就是在东湖之滨写得,且把这首词的原稿送给了东湖宾馆做武昌鱼的厨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cd0a8c4579e56778.jpg)
漫步湖畔,登临行吟阁(纪念屈原曾漫步东湖而建,牌匾是郭沫若先生题的)之后,便天色已晚,东湖之行草草结束,面对这个最不该以打卡的方式游览地方,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曾去过东湖。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1fee16f769a351dc.jpg)
把黄鹤楼作为武汉站最后的告别也是无意之举,其实它可以说是伴随我们武汉之行的始末,是到武汉下地铁后(司门口地铁站)首先映入眼帘的醒目建筑,是每天回酒店的路上都会看到的建筑,也是在酒店观景台、马路上各种地方拍过好多次的建筑,所以有种已经很熟悉的感觉。它始建于一千八百年前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最开始是作为军事瞭望的作用。隋唐时期就成为文人骚客赏景游晏之所,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前后二十七次被毁又重建,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按照清同治年的黄鹤楼建的。人称“天下江山第一楼”,“江南三大名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虽然我们挤出两个多小时买票进去游览(不少人只在打卡点拍照留念,压根都没进去),但对于历史悠久占地四十多万平方米的黄鹤楼公园实在是太怠慢了,只能算简单打卡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dc6fe15cbed6a1aa.jpg)
黄鹤楼建在蛇山之巅,距原址千米外(原址1957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端引桥占用)。我们从东门进入,没有时间观赏周遭美景,直奔黄鹤楼而去,一路只在岳飞广场(岳飞曾被封岳鄂王,在武汉七年,岳家嘴,马蹄营,忠孝门等许多地名与岳飞有关,还留有《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的词作)和白云阁(观黄鹤楼,蛇山,长江及云彩的最佳处)稍作停留,一鼓作气赶在清楼前(有晚场,下午六点清楼)登顶。黄鹤楼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攒尖楼顶,飞檐五层,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正面是书法家舒同题的黄鹤楼三字金匾。明观有五层,实际有九层,登的越高,景色越美(类似摄影中的广角),武汉三镇和滚滚长江尽收眼底,很有极目楚天,帘卷乾坤的感觉。顶着刺目的阳光,在人头攒动的顶楼拍下了打卡照,就已经到了闭园时间。(其实最理想的是白天和夜场的联票,白天可以仔细游览周遭景点,傍晚登楼看日落,晚上其它表演和有灯光秀,可以看到五光十色不同的黄鹤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3176/deb9cb743c8eaadd.jpg)
最后推荐一个最值得打卡的地方----江汉关,非常喜欢这个有近百年历史的海关大楼,大气。据说夜晚更气派好看。
与以前的任何一次一样,武汉站依然留下不少遗憾,我想这个值得一来再来的地方会有机会弥补的。下一站----恩施,我们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