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列出计划,之后根据计划设定一个截止日期,再然后将计划写出来,最后制作一个时间进度表,实时追踪计划完成情况,可根据进度适时做出调整。
目标能给你指定方向,避免迷失,胡乱地浪费时间与精力。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而计划则是完成目标的具体步骤。
目标可以是大的目标,比方十年或五年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明确,且能被拆解。
你必须将这个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完成这些小目标即能达成大目标,比方将五年的目标拆解为5个一年的小目标,为了达成这个五年目标,你今年必须干什么,明年干什么......然后一步步将目标细分下去,最后细分成每天的计划,每周的任务,每个月的目标......如此,你的目标、计划就变得更加可执行性了。
当然,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的大目标,那就从小目标开始,给自己设定一个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列出具体的行动计划,根据计划一步步实施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8961/6e85967feae2a8be.jpg)
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所以人在知道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更加珍惜时间,大脑会自动提高效率,以便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这种现象背后主要是人天生存在损失厌恶倾向,对于失去某物的恐惧,远胜于得到它的喜悦。也就是说,相比得到,人更害怕失去。
所以,给自己设定计划,设定时间截止日期,以及制作时间进度表,其实都是在利用损失厌恶,让人感受到时间的稀缺性,于是产生了一种对时间的紧迫感,变得更加珍惜时间,自觉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对时间的浪费。
比方,平时上班时,觉得业余时间有限,于是更珍惜下班后的时间,总能提前想好每天下班后要干什么,做什么,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比平时更加积极,当然也主动减少了刷手机,聊vx的时间,整个学习的效率也更高。
可是一到放假,或者辞职后,自己有大把大把时间可以利用,人反而没有上班时那会儿积极,人变得更加懒散,不做计划,天天睡懒觉,然后就是刷视频,吃饭没有作息,天天外卖,对时间没有丝毫紧迫感,做事总是一拖再拖,不断的把每一件事情延后......
这其实就是缺乏对时间的紧迫感,感受不到时间的稀缺性,所以工作效率自然而然降低。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8961/aa9a8e3eb71ac3c9.jpg)
其次,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计划写出来,每天跟踪计划完成的情况。
将计划写出来,一方面能增加个人的执行力,督促自己行动;另一方面可以实时提醒自己时间有限,让自己产生对时间的紧迫感,从而自觉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人天性中有言行一致的倾向,一旦做出某个决定,就会想方设法的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就会莫名产生焦虑感、痛苦感、彷徨感。人内心总是希望,并要求自己做个言行一致的人,以便这样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社会喜欢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人总是竭尽全力地从四处寻找证据,以此来支撑自己的信念、信仰。
概言之,把计划、目标写出来,人潜意识中就会按言行一致来要求自己,尽力去完成这些计划、目标。所以,写出来是增加执行的可能性,督促自己行动,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8961/5e1d36fde274f59e.jpg)
比方说,我今年打算读150本书,拿到驾照,每星期至少更新一篇公众号文章,写作13w字。
那么进行细分,每个月至少要读13本书,要抽2-3个月学驾照,每个月至少要更新4篇公众号文章,每个月要写1.1w字。
那么每个星期至少读3本书,每个星期至少更新1篇公众号文章,每个星期要写0.3w字。
那么平均2-3天至少读完一本书,平均每天要写500字......
当然,我们还可以给自己设一个书架,书架上放上自己准备看的书,比方2-300本。
当自己效率拖延时,一想到自己书架上还有那么多要读的书,再一想到今年的阅读目标,以及2-3天还没读完一本书,再想到今天还没写够500字,这礼拜的公众号文章还没更新,以及这几天还要去学车......你很快就会放弃刷视频,赶紧集中注意力,抓紧时间看书、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