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23 周 五 天气 阴
一、走钢丝
在市场上走钢丝,极度危险。
大盘在钢丝上行走,自己在操作上也如行走钢丝。
市场普遍陷入低波模式,都自信把当前的状态视为未来的常态。
现在的市场就像走钢丝,上证50就是那条钢丝。
A50期指(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的夜盘交易时间通常是从北京时间17:00开始,直到次日凌晨4:45结束。这个时间段内,投资者可以进行A50期指的交易操作。
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仅仅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而A50指数的成分股则来源于沪深两市。
永远不要在市场上自我感觉良好,即使有把握,也要小心,像走钢丝一样交易。
二、金融消费者
金融消费者指的是购买基金等新型金融产品或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他们尽管有赢利动机,但由于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和地位不对等,因此仍与普通消费者有质的共性。
1.定义:金融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单位,包括投资股票、购买银行理财、购买基金等。这意味着,任何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交易或利用其服务的人都可以被归类为金融消费者。
2.市场特性:金融市场的本质决定了大多数参与者的亏损。交易本身不产生任何财富或价值,而是从普通交易者的亏损中获得。即使是一些看似简单的交易操作,如锁仓,也可能导致亏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投资者行为:由于大多数投资者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市场分析能力,容易被复杂的金融产品和市场信息干扰,甚至被所谓的“专家”误导,导致难以实现盈利。
4.法律保护:尽管金融消费者在法律上享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如遇到欺诈或不当销售行为,可以通过投诉、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5.如果在市场上交易,收益一直在亏损,就会成为金融消费者。
三、出坑
(一)交易成功率很低,就是一个坑。
交易中经典的8个坑。
1.觉得自己一定能在交易里赚到钱。在交易里,一定存在风险先行。风险和利润永远是成正比的,千万不要给自己一定能赚钱的预期,从小亏到不亏,从小盈到大盈,给自己的心态慢慢加码,才是好的交易过程。
2.喜欢为自己的每一个交易行为找个托。交易中订单应该止损了却不去止损,于是被套了很深,割了一大块肉。在内心里安慰自己,没事没事,一定还会涨回来的,历史行情都是这么走的,我只要扛扛单就一定能赚回来。结果往往迎来的都是不回头的单边行情,直到爆仓。
行情走反,又不知道该不该止损,发现盘面上出现了属于自己的交易机会,但已经没有子弹了,结果亏多盈少,只能抓耳挠腮。
交易者都是在悔恨的情绪中接受行情的洗礼,但是每到下一次交易,又会给自己找无数的理由。
认错,止损,这是交易,乃至人生的一大课题。只有真心觉得自己错了,不再给自己找理由了,才能痛定思痛,真正地改正自己的交易习惯,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修炼才能达到,但也是交易的必经之路。
3.认为技术指标天下无敌。长期交易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因为亏怕了,需要有一个信仰支撑自己走下去。
指标它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东西,指标与指标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都是对价格波动的诠释。
指标的用法也只是作为判断行情的标准,比如符合什么指标形态就可以进场,如果亏了怎么办,盈利了怎么办,盈利多少才能让自己覆盖掉亏损赚到钱等等,这是指标的作用。
有些人会把指标当作罗盘上的指针,好像指引的就是盈利的方向,却不接受它可能会失效的事实。
指标并不具备预测的能力,它的作用就是定义标准。
4.认为交易每天都能固定赚到钱。
波动的市场,每天就赚10个点,行不行?
交易就是不存在稳定性的,也不可能保证自己每天都能赚到钱,如果喜欢这种稳定性,还是建议去上班比较好。
交易的收益一定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因为这取决于行情的波动,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可能有时候一天赚了一个月的钱,也可能一天亏掉两个周的钱,这种每天都固定赚10个点的思维,是打工人追求稳定和安全性的思维,不适用于金融市场。
5.觉得交易存在稳定的高暴利。很多人在宣传自己交易策略的时候,都会放出一些信息,比如翻了5倍,10倍,甚至20倍,让人看着心痒痒的。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都要起飞了,觉得自己可以靠交易实现财务自由了,仓位越上越重,直到在后来几天内爆仓,不仅盈利没了,后来加的本金全部亏光了。
不否认交易中会存在暴利,但交易这么多年,确实没有遇到过能做到稳定高暴利的人。
因为高暴利意味着极重的仓位,全身心都会被吊在高空,不仅需要做对一次,可能还需要一直做对,其中暗含了极大的赌性,基本上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在这种极大的刺激下,没有什么人能守住自己的人性底线,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所谓的自控能力了,就是被行情和人性带着走,所有的盈利也基本上归结于运气。
很多人可以晒高暴利,也可以截取一段来晒,但是拉长时间线来看,就像走在钢丝的两端,要么爆赚,要么亏光,长期的结果都是亏光,无一例外。虽然这个事实很残酷,但现实如此,被行情打到不得不服。
6.酷爱交流群。交流群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有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可以解决自己独自交易的苦闷,好像找到了家的港湾,互相理解互相鼓励。但是交流群里聊的东西都很杂,比如技术,点位,行情,订单,一起骂庄家,或者群里的人互相看不顺眼对骂,反正总是热热闹闹的。
交流群看似让自己接触到了更多的交易者,更多的交易方法,但对交易本身的干扰也特别大。
群里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大家交易的逻辑不一样,交易的周期不一样,给你意见的人未必水平比你高,可能就是狗头军师,互相借鉴的意义并不大。
并且有时候还会出现,明明是错误的努力方向,大家还互相鼓励,导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深。
而且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盈利了就喜欢晒,亏损了就喜欢藏起来,所以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这个人一直在盈利,非常厉害,但事实可能不是如此。
在群里还会有一种情况,就是潜伏的托儿。可能是杀猪盘,也可能是资金盘,默默地守株待兔,看哪位的情绪起伏更大,哪位更好下手,然后慢慢引诱你上当,这种情况都很多。
所以有时候群聚并不是一件好事,在一个群体里,很多时候会强行给自己降智来迎合群体,获得那些所谓的归属感,对交易是毫无帮助的。
7.喜欢模仿大神操作。很多人会去分析市场上很有名的大神,从他们的行为中找到蛛丝马迹,分析他们做过的行情,用过的策略,一点点地去挖,之后进行模仿。
市面上的很多神级操作确实值得借鉴,他们的思路想法,技术,操作的定力各方面都值得学习。但是交易是一件很细节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交易习惯,导致了每个人的交易系统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细微的差别,可能一点点的不同,就会导致最终执行结果的差异性。
其实交易系统就是一个很私人化的东西,它适应你的交易节奏,交易习惯,贴合你本人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极限,就像一把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武器,别人怎么用都是不顺手的。所以看到交易大神,不要总想着抄作业,可以借鉴他们系统的交易逻辑,全局的思维,看交易的角度,再结合自己的交易策略进行调整,才是正道。
8.喜欢优化优化再优化。每年可以做到20%~30%的收益,问?怎么才能再优化胜率,把盈利做得更上一层楼。胜率和盈亏比就是成反比的,你胜率提高了,盈亏比就会下降,也就说你每笔的盈利额度就是会降低,最终的结果出来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想要高盈亏比,又想要高胜率,还想要高盈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要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
你想追求高胜率,那么每笔订单的盈利必然减少。你想追求高盈亏比,那么你赚就会赚一笔大的,但是亏损的单子也会变多。如果你想追求高盈利,那么你就得承担可能失去全部本金的风险,能不能受得了。
所以不要去贪多,也不要去过度优化自己的交易策略,因为极有可能打乱你原来的交易节奏,把本可以抓到手的盈利都失去了。
如果在一个交易区间已经可以做到很舒服很轻松地盈利了,就不要去挑战更高的难度,宁愿多做几个品种和盘子,提更多的量起来,也不要去过度优化。
(二)出坑的三大指示方向:乖离、均线、K线
对应看成交量、均线、K线“两线一量”,对应止盈止损管理、出入场趋势管理、仓位管理。
1.控制风险。设置止盈止损,防止掉入深坑,及时强制止损、止盈。条件单出现成功后,及时操作,及时处理趋势,作下一步打算。
2.设置三线。设置当天的出货位、进货位、成本零轴中线位。
3.乖离的坑与坡,看BASI指标,配合成交量的乖离。做好止盈止损管理。
(1)填坑。出坑与跌坑。下跌中,等待坑底,看找出历史坑面或坑底,设置出坑价、入坑价。填坑成功后,会出坑站起来走高,也会跌回坑内。
(2)爬坡。再上坡与下坡。要想想如何爬一次坡,别每次都走钢丝。
4. 均线漂移,看MACD指标,配合5日、10日均线的漂移。看交易区、非交易区、零等待交易区。做好出入场趋势管理。
5.K线波动,看BOLL指标,配合5日、10日K线的波动。做好仓位管理,做好盈亏比,控制亏损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