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卑不亢,向死而生的朝圣之路

不卑不亢,向死而生的朝圣之路

作者: 潇潇雨霖铃 | 来源:发表于2017-06-22 14:14 被阅读0次

       终于在《冈仁波齐》上映的第二天,和老公走进电影院,在一阵阵惊叹声中完成了对电影的首次观摩。我们没有专门等到双休日再去看的原因,就是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和体会那淳朴而发自内心的虔诚和坚韧,当然,各类自媒体平台的疯狂轰炸和良好口碑也是重要的考量条件。于是,在这117分钟里,每一分钟都有一点点内心的潮气升腾起来,在眼前打转。素人的本色出演,使得电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纪实电影,或者说富有深刻含义的纪录片。然而,这种真实是那样的不卑不亢,对待出生与死亡又是那样的不悲不喜,一路的磕头朝圣是那样的自然流露。在电影尚未结束之前我就开始期待着再看一次,仔细咀嚼了。

      1. 关于电影主人公

      电影共有十一位主人公(确切地说是十二个,因为还有一个朝圣路上的新生儿),都来自西藏芒康县的普拉村。具体如下:

      朝圣队伍的“掌舵人”——尼玛扎堆(拖拉机掌舵人,哈哈)

      朝圣心切的古稀老人——杨赔爷爷(尼玛扎堆的叔叔,为照顾侄儿侄女终身未娶)

      掌舵人的儿媳妇——斯朗卓嘎(未读书,16岁嫁给邻居尼玛扎堆家的三个儿子,家务繁忙)

      期待新生命的夫妇——次仁曲珍(卓嘎的姐姐)与色巴江措(上门女婿)

      斯朗卓嘎娘家两个年轻的亲戚——两个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一个天生手部残疾,性格腼腆;一个怀揣着离开家乡,出去闯荡的梦想,像个小痞子

    仁青晋美一家三口——父亲仁青晋美,母亲姆曲以及他们最小的女儿扎西措姆(9岁)

   江措旺堆——屠夫,为赎罪而朝圣

    电影史上最小的演员——朝圣路上出生的小宝宝丁孜登达

     如果对西藏文化不熟悉,记住这些名字的确是有些难度的,对于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模糊。不过这其实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在过好新年,宰杀牦牛,做好手板、缝好羊皮围裙,做好一切准备以后,就那样上路了!

2. 关于磕头的姿势

       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搞清楚朝圣磕头的正确姿势。电影中有个偶尔出镜的老爷爷,让朝圣队伍在自己家里住了几天。他针对朝圣中磕头的姿势和方法给出了指点:念不同的经文,要配合走不同的步数,然后磕头;磕头的时候内心一定要虔诚,关键在于发乎心,而且头一定要碰到地面;磕头的时候头上不能戴红头绳。

       然后我就开始关注每个主人公磕头的姿势,他们到底走几步。巴特,我没有成功。一直到影片结束,仍然没有摸索出其中的规律,只是大概知道要做几个动作。我想,这就应该是所谓的发乎心,止乎礼,每个人念的经祈的福都不同,那么,就真的是在于一颗真诚的心了,何必去纠结完成的形式。

3. 关于风餐露宿

      整个朝圣时间近一年,全程2000余公里,基本全靠磕头完成。因此全程跨越四季,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餐露宿。朝圣队伍是质朴的,都在掌舵人的安排下齐心协力:一起扎营(连小女孩也参与力量型工作)、一起打水、一起煮茶、一起烧饭,当然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就是:一起念经。电影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或者说不是台词,完全就是写实的一句话:我们念经吧。然后就是大家开始念经,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各种各样的路况、美好亦或者是恶劣的气候条件,都是存在的。然而朝圣地勇者是无惧的,也是乐观的。在水塘面前,他们会直接说:我们磕过去吧。然后就是集体磕头过去。更何况是雨雪呢。从饮食方面来看,西藏确实是极度缺少蔬菜,朝圣队伍的主食,就是青稞和牦牛干而已。不过酥油茶倒是日常补充能量的重要角色,几乎在所有驻扎的点都会煮开热茶,也会用茶待客。

4. 关于出生与死亡

     电影最令我感动的部分,就是关于出生与死亡的写实。

     即将临盆的孕妇,也在朝圣磕头的队伍中,本身就令人动容。听起来原因特别简单,就是孩子也属马,和冈仁波齐同一本命,所以就去祈福了。出发前,曲珍告诉妈妈,别担心,我没事。在朝圣路上,宝宝出生了。迎接新生命的期待和朝圣祈福的心愿水乳交融,宝宝也在大家的祝福中一起踏上了朝圣之旅。虽然他现在不能磕头,但是他已经走在朝圣地路上。长大后他一定也是虔诚的信徒,和父辈一样,在朝圣的路上虔诚叩拜。新生儿的到来为朝圣队伍带来了更丰富的年龄梯队,真正形成了老中青幼四世同堂(朝)的朝圣队伍,暗含生生不息的虔诚之意。

     然而,就在冈仁波齐大转山的途中,杨培爷爷去世了。甚至在去世的前一个晚上,杨培爷爷还救了一个转山的流浪者,但是这样的功德依旧阻止不了大势。所有人都一度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但是这种悲伤马上就被祝福取代了。请喇嘛超度,在冈仁波齐天葬,对于一位信徒而言,应该是极大的福气,大家应该祝福才对。是的,就这样,被杨培爷爷救助的人将他的躯壳一路扛上山岩,在这里尘归尘,土归土,在这里魂归冈仁波齐。有人说,去了冈仁波齐,就会将灵魂留在那里,杨培爷爷就是这样做的。当灵与山融为一体,这是怎样的信仰?人生百年,不过一息之间。如果真的完成夙愿,获得精神的极大满足,又何必只是纠结时长?杨培爷爷已经完成了精神宽度的拓展,并且完成了遗志。这种对于死亡的超脱已经凌驾于世俗之上,也是一种不卑不亢的意志支撑。

5. 关于一路的帮助与见闻

      朝圣队伍一路上接受了很多人的帮助,也帮助了很多人。所获得的所有帮助都是那样的自然:借柴火,借宿,接受了拉萨旅馆老板的帮助。他们也帮助了很多人:路遇同样去朝圣地夫妻请他们喝茶给他们喂驴的青稞面、帮老爷爷耕地,在神山旁边救了一位没有帐篷的转山人,当然还有最最令人动容的一刻:拖拉机被越野车撞了,本来应该索赔,但是越野车上有位严重高反的患者,于是,朝圣队伍就直接让他们赶路走了。。。走了!这群质朴的信徒就是这样,不会为了这样的事影响了一颗颗帮助他人的心,他们也不会过分计较和在意,而是扔掉拖拉机车头,直接用人力推起物资车!然而,车子是要推的,可是磕头不能断啊!于是,就有了推车——折返磕头——再推车——再折返磕头的感人画面!我只记得,当他们折返重新磕头的第一次,影院陷入了一片沸腾!这种沸腾是对虔诚的朝拜者的认可和羡慕,羡慕他们心中拥有坚定的信仰,脚下拥有准确的尺度,前方拥有明确的目标!

 6. 关于朝圣的结果

      朝圣队伍在人力的拉拽下,经过多度折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拉萨,进入了布达拉宫顶礼膜拜,同时在拉萨绕着布达拉宫开展了两个多月的近磕十万个头的漫长过程。这一段日子为了累积盘缠,开启了白天打工,夜晚磕头的艰辛历程,而后终于走上了前往冈仁波齐膜拜的道路。在冈仁波齐,更是虔诚地在神山周围磕头膜拜,在原本没有路而被信徒磕头踩出的路上坚定地走着。我想起了路上遇到的老爷爷所说的话:磕头重要的是心。是啊,朝圣迎接了新生,也走向了死亡,一切都那样不卑不亢,不悲不喜,带给信徒的是追求和信仰,以及心灵的慰藉和平静。他们祈求自身的幸福,也祈求大家的幸福,渴望得到帮助,也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谁说这不是一种人生的取舍,生命的智慧呢?

      感谢《冈仁波齐》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信仰,发乎心,行于韧。在这里,有人性的光辉,追求幸福的天性与梦想;有风雨无阻,奔向神圣之地的义无反顾;有渴望新生,走向延续的无尽动力;有向死而生,面对死亡的不卑不亢。这是虔诚,是追逐,是渴望,是行动,是真实的信徒。他们带给世人的,是世俗中生存,精神层面超脱的理想。还记得那句话么:我们念经吧。是啊,去做,去实施,那么,随缘。

相关文章

  • 不卑不亢,向死而生的朝圣之路

    终于在《冈仁波齐》上映的第二天,和老公走进电影院,在一阵阵惊叹声中完成了对电影的首次观摩。我们没有专门等到双...

  • 平凡之路,向死而生

    一年以前,刚参加工作,母亲却突然被诊断癌症晚期,本是到了该享清福的年纪,去突然噩梦惊醒,她从来是身体极好的,家族中...

  • 向死而生,向死而生

    九月忧伤,十月耻辱。 那天,莞尔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十八层。顿时各种牛头马面的小鬼扑身而来热情相拥。莞尔虽觉已经...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好像起了个很惨烈的标题, 但实际上只是几件身边发生的事,而且重点是生。 一 前天晚上和小熊聊天, 他抽着烟——我看...

  • 向死而生,不卑不亢,不悲不喜

    向死而生,不卑不亢,不悲不喜 我们需要学会和黑暗共处, 需要学会在谎言和浮华之外看到光明 ,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抱怨...

  • 向死而生——通往解脱之路

    没有认真思考过死亡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人为什么怕死?因为死是不确定的,不是说死本身不确定,而是说将在什么时候、以...

  • 电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虔诚而淳朴的藏民,为朝圣而生,亦为朝圣而死,是一种对自然及信仰的绝对尊重...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今天跟着罗振宇在他的《逻辑思维》中学会了“向死而生”这个概念,很想与大家分享 “向死而生”什么意思? 朝...

  • 生死

    生而为死,向死而生。

  • 2018-08-23

    向死而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卑不亢,向死而生的朝圣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ix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