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摄的照片能否和相机拍摄的照片相比呢?
有一些朋友认为,目前的手机照片已经超越一些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了(谁给你们的自信......)
这个答案是很明显的,
目前手机还是无法和单反相机媲美,
甚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先来谈谈手机和相机的最大区别!相传,在相机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咳咳,底大一级压死人”(自行脑补老法师的口气)
这里的底,是指相机当中的感光元件(CMOS/CCD)那么相机的感光元件有多大呢?
全画幅相机:如尼康 D800,D850,佳能5D3,6D2等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约为36x24mm。
而半画幅(也叫残幅)相机:如尼康D7200 ,佳能600D等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约为24x16mm。
那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的感光元件呢?我们以目前手机摄影界的翘楚为例,华为p20,拥有1/1.7英寸大小的感光元件。
我们来直观的看一下他们的区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手机的感光元件在瑟瑟发抖。。。)
所以无论是从照片的高感,成像质感还是解析力上,都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各位请接受现实吧。。。)
BUT
手机作为全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拍摄器材来讲,
他在功能性、
便携性与及及时性方面,
的确有着很大的优势。
我们使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发发朋友圈,传传微博等社交平台,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手机的照片大家有木有发现放大之后会感觉不太清晰,或者拍摄出来的照片细节有些模糊。
既然如此我们会使用到一些后期操作,让手机照片的质量尽量向相机照片靠近。
我们这次会用到的是工具当中的突出细节。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突出细节里面有两个调整选项。
结构与锐化
我们先来谈谈结构。结构可以让画面变得更清晰/更模糊,所以结构是一个可逆的调整选项。
我们来举一个栗子:
看到照片第一步依旧是先观察照片,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在中午时段左右,照片整体有些发灰,并且山体显得不是特别的清晰,云朵部分的细节也不足。
发灰怎么办?使用曲线调节照片的黑白场!
我们先使用曲线工具把黑场和白场进行调整,让照片变得通透。(曲线的相关知识请翻阅前面的文章)
我们的照片虽然变得较为通透了,但是呢山峰还是显得不太清晰,有种被薄雾笼罩的感觉。(传说中的云遮雾罩)
PS:原片是横向的,所以事先把照片做了旋转处理。(以防杠精)
接着我们进入工具--突出细节,把提升照片的结构。(结构+65)
结构是调整照片整体的清晰程度
注意哦结构不是越高越好,结构太高反而灰破坏我们的照片。(结构+100后天空显得很脏。)
我们通过适度的增加结构,把原本云遮雾罩的山体和地面变得更加的清晰了。(嗯,治好了我多年的老花眼)
我们说过结构是一个可逆的操作,所有也可以降低结构使得画面变虚化,不够这种整体虚化照片的方法我们并不常用。那么有了结构调整就可以大吉大利,晚上吃鸡了吗?这还不一定哦!
我们来看这张照片
这是一张蓝调时刻的建筑夜景,我们的主角是笔直笔直的电视塔。(电视塔:我是直男,我骄傲了吗)
拍摄器材:iPhone8plus
放大后的建筑边缘不太清晰,那么我们使用调整结构试一试!
建筑物倒是清晰了不少,但为什么天空变得这么脏了,为什么?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 ,我们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为了防止环境被破坏 ,为了守护世界的纯净,保持舒适与宜人的生存环境,这种事情我们是不会答应的!
那么我们四比四还有一个选项没有用对,那就是锐化!
锐化是什么?
锐化只会增加照片中物体中有棱角或边缘部分的清晰程度,而其他部分不会受到影响。
锐化就非常适用于这样类似的场景中,锐化调整时,可以适当的多调整一些力度值。
我们再来看一看对比图,在增加了建筑的清晰度同时,天空并没有像调整结构时变脏。
调整技巧:在调整时把照片局部放大进行调整,以免调整过度会破坏照片
既使得照片的细节,
质感得到了增加,
又没有破坏到照片的天空部分!
我们的调整就结束啦~
小结一下:
1:手机照片适当增加一些清晰度会让照片变得更有质感。
2:结构是对照片整体的清晰程度进行调整,调整力度不宜过大。
3:锐化时增加照片中物体中有棱角部分的清晰程度。可适当多增加一些力度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