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7858/c54ec12ef6bde9ee.png)
中华文明,这一支位于东亚大陆的文明在坎坷跌宕中延绵生发,始终未曾中绝,成为了世界史上“连续性文明”的典范。
这就是中华文明强悍生命力,五千年,经历了多少次外族的入侵,却一直存续着。正应验了尼采的那句话: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合的高潮。那些在建立起政权的外族,最开始竭力维护被摇撼的游牧文化的根基,入迁内地的胡人表现出强烈的“扬胡抑汉”倾向,胡人被尊称为国人,在社会各个方面享受特权。
我们现在用的“汉子”一词,在当时却成为对汉族人的恶称。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考证:“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盖始于五胡乱华时。”
不过,这样的状态持续没多久,在先进汉文化的包围下,胡人的终究是放弃了徒劳的抵抗,最终免不了被纳入汉化的轨道。
即使到千百年之后,女真、蒙元、满清,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外族人,他们犹如被黑洞吸引的物质,义无反顾地融合进了这个文明。
而在“万邦来朝”的唐代,中华文明则是以博大的胸怀,如“长鲸汲百川”一般吸收着异域外族的文化。
鉴于隋唐统治者的胡人血统,在胡气的浸染之下,此时的中华文化的气质上拥有了原来细腻的农耕文化所没有的豪气,乃有“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的胸襟和气度。
包容、兼收并蓄,这就是中华文明久久不息的秘诀!
读《中华文明五千年》
冯天瑜
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7858/e348b7989c283f7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