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死,安知生"。
人生有限,我们所有人都会走向死亡。作为成长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
死亡也是我们长期忽略的主题。
生命的有限让许多人产生了虚无的感觉。
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不是掠夺者,而更像是给予者。作者认为,死亡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你感觉生命无意义或无聊,最好建议莫过于立即与死亡建立起特别关系。像所有伟大的爱一样,死亡充满了神秘,能够激发人的激情。
多数人并没兴趣与自己的死亡念头进行斗争。他们甚至不想正视死亡。他们想把他从意识里排除,这些人的意识因此而受到限制。
许多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对死亡都有着清醒而客观的认识。
生命可以预期。
作者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衰退和死亡的过程。选择了生命与成长,也就选择了死亡。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对死亡都有预感。
心里转变的奇迹。
癌症自然消失的病例是罕见的。但一些病人都有一种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生活的倾向。在他们做出决定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之后,他们的癌症消失了。
事实上,差不多所有的疾病都是心理、心灵、社会、生理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身病与心病。
医学院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和酗酒等都称为"官能"疾病。早在几个世纪前,人类就认识到,我们的病痛同时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心理医生所说的"器官语言",就反映了这种将生理和心理综合考虑的智慧。例如"他叫我头痛","我的心碎了"。"他是一个软骨头","她真的有骨气",脊椎问题其实与勇气有关。
理解死亡。
当我们约来越近地走向死亡,死亡带给我们的恐惧,居然比我们想象的少的多。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但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从死亡那儿学到的更多。
在现实中,死亡是我们性行为的必然结果。
死与生的不同阶段。
人在濒死时会经历一些特定阶段,顺序是:否认-->愤怒—>商讨—>抑郁—>接受。多数人未能在美丽的第五阶段里死去,而是在否认中死去,在愤怒中死去,在讨价还价中死去,在抑郁中死去。因为拜托抑郁是如此痛苦和艰难,当人们刚一触及到这一问题就退却了,退回到否认、愤怒、商讨阶段。
这种划分也同样适用心理和精神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说,每当我们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每当我们在穿越人生沙漠之旅的征程上出现巨大跨越,每当我们在自我改善的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都经历了否认、愤怒、商讨、抑郁和接受的全过程。
学习死亡。
大约两千年前,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赛内家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你必须不断地学习如何去生存,而使你更惊奇的是,在整个的生命里,一个人还必须学习死亡。"死亡会提醒我们存在的有限性,这样我们就能意识到时间的短促,以便充分地利用我们的时间。
死亡是进入未知,而对进入未知世界感到某种程度的恐惧也是健康的表现,不健康的是试图忽视它。纵观一生,人的心灵之旅某些特定的部分必须单独来完成,其中之一就是同死亡斗争,你不能让其他任何人来为你做这件事。
死亡的恐惧与自恋。
自恋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多数情况下,它是自我毁灭式的。放纵的自恋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基本前兆。健康的精神生活意味着拜托自恋、进步成长。
自恋的触角无处不在,渗透力极强,我们不得不设法及时把它们砍去。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摆脱自恋之路就是通往光明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