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列表

作者: zhengqiuliu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0:08 被阅读3次

    散列表又名哈希表,这种数据结构也是在日常开发中使用非常频繁的数据结构。如Java使用HashMap,TreeMap,LinkedMap,ConcurrentHashMap 等类型都是散列表结构。

    一,散列表为什么可以做到基于Key值随机访问?

    散列表底层的数据结构依然是数组,如果没有数组就没有散列表。散列表的Key值相当于数组的下标,数组的下标=hash(key),只能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散列表的value值相当于数组下标对应的value数据。所以通过key可以直接获取其对应的value=arr[hash(key)]。

    二,该如何构造散列函数,散列函数满足的基本要求?

    1,散列函数得到的值应该是一个非负整数。

    2,如果key1 = key2 那么 hash(key1) = hash(key2)。

    3,如果key1 != key2 那么 hash(key1) != hash(key2)。

    上面1和2都比较好理解,对于3要想找到一个不同的key对应散列值都不一样的散列函数,几乎是不可能的。像业界著名的MD5,SHA,CRC等哈希算法,也无法完全避免散列冲突。既然无法避免,那么如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三,如何解决hash冲突?

    目前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寻址法,还一种是链表法

    开放寻址法又可以分为:线性探测,二次探测和双重探测。

    线性探测:如果往散列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某个数据经过散列函数之后,存储位置已经被占用,那我们从当前位置开始,依次向后寻找,第一次hash(key) + 1,第二次 hash(key) + 2。当哈希表中的数据越来越多,空闲位置越来越少时,出现冲突的可能就越大,最坏情况的时间复杂度=O(n)

    二次探测:出现冲突,我们从当前位置开始,第一次hash(key) + 1^2, 第二次hash(key) + 2^2。

    双重探测:出现冲突,我们从当前位置开始,使用一组散列函数,第一次hash1(key),第二次hash2(key)。

    开放寻址三种方法,当散列表中的空闲位置不多时,散列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一般情况我们会保证散列表中有一定比例的空闲空间,我们使用装载因子表示填入元素的多少。

    装载因子 = 填入表中的元素 / 散列表长度


    链表法:更加常用的解决散列冲突的办法。在散列表中,每个bucket都会对应一条链表,所有散列值相同的元素我们都放在相同bucket对应的链表中。

    当插入一个元素存在冲突,或者删除一个元素时,其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链表的长度k = n/m,n表示散列中数据个数,m表示bucket的个数。所以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k)。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列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pl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