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于我的家乡,我的农村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昂贵的馈赠。先贤祖辈的建村智慧,荫及后代,村中各家各户的院落房屋均清一色的坐北朝南,背靠山之南,面朝阳之光,人们整天都能沐浴在阳光里。每次回家,我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听着音乐,躺在临靠窗户的床上,任由阳光铺洒,触及到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也许此时才是真正的“生.活”。
直至后来,我的“生.活”被温水煮青蛙式地残酷方式渐渐地磨损到所剩无几,以至彻底成为了寻找阳光的“游牧”民族。
大学时候坐北朝南的阴面宿舍,研究生时坐西朝南的“一日半边天”,让我对阳光的渴求越发强烈。直至现在,身处北京东五环的一个阴暗角落,我才真切地意识到,不知何时,阳光于我已成为了“奢侈品”,貌似依等划分的阳光,能分给我的已所剩无几。
事实的无奈便是,农村和城市工作机会、收入水平及人口密度的强烈反差、城市不同人口工资水平的高低差,促成了一部分城市“阴面人”的产生。对于他们来说,回老家就意味着每天都会有充足的阳光供给吸吮。而在北京,某种程度上,他们不得不卖命挣钱,为了跨越阶层的不等,更是为了能多分割到这座城市的阳光。
阳光的获取直接与租房挂等,城市工作机会的充裕,使得大批外来人口涌进,这里既有高端精英,也有某些媒体堂而皇之定义的所谓“农民工”和“北漂”。于此,外来精英人士可不予赘述,大量的财富拥有,直接促成房屋舒适度的极大提升,而阳光作为房屋的刚性条件,自可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发挥。此外,北京土著民,独一无二的“老北京气质”挥之不去。八十年代二环以外的农村在逐次被拆除后,赔房赔钱自可换来城市的最佳位置,阳光自可成为必备品,不可缺少一丝一毫。
但对于大多数蜗居北京的外来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房子是租来的,生活是自己的”已然成为无可奈何的信条。但掰着手指算了算手头的钱,为了满足基本生活之外的“诗和远方”,也貌似只能在租房子上动脑筋,尽量降低自己的“泛”基尼指数,以便在茶余饭后拥有基础生活之外的话语“谈资”。
以此,北京这个大熔炉便滋生出了很多类型和区位的房子以供不同工薪阶层的人选择。一般情况下,租房主要考虑五个因素:离工作单位远近、交通便利程度、周边基础设施情况、房屋条件,价格,而由此也衍生出了各种“搭配套餐”。
房屋类型(不严谨统计)主要有:居厅卫式、隔间共卫、独居独卫公寓。而三种之中又各自衍生出了的多样式奇葩的房屋格局。(以下以一人一居室为例子)
图一 居厅卫式中的一种——三居
图二 隔间隔断房——所谓的群居房
以我亲身所闻为例,单位在海淀区西三环白石桥南。如果要选择距离单位近的房子,那交通也不差,至少骑着自行车就能到,而周围基础设施还不错,超市、医院都比较方便。既可以省一大笔交通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上下班高峰期的致命拥挤。不过,房租也会相对较高,有时候还可能会牺牲掉房屋的居住条件。有一个同事住在甘家口,距离白石桥南也就骑自行车六七分钟的时间,他租的两居一卫共计不到二十平米房子中的一间,月供2400(模式如图一的变形版),洗澡间狭长拥挤,马桶周围再无多大的空间能让他自由发挥;小屋子坐南朝北,但有窗户胜似没窗户,除了能飘进点冰冷的空气,也不过是一个进不来阳光的摆设。
另一位同事也租在白石桥南附近,走路十分钟就能到单位。看它每天能睡到自然醒的神气,不禁油然而生羡慕嫉妒恨的“不道德情感”。它租的是图一类型房子的变形版,三居两卫,其中一个卫生间在他房间里,房间坐北朝南,大太阳从早到晚都能光顾屋子。居住条件还不错,周边基础设施也齐全,距离单位极近。虽是三居室但也月贡达四千。听到这里,我不禁汗颜,不过非此即彼,如果能让自己过得舒服点,不用苦哈哈地每天挤来挤去,跑来跑去,还能天天亲吻太阳的好居住环境,那必然是用钱换来的。想想基尼指数要迅速降低,我还是不由心生万千不情愿。
大多数人心疼钱,也只能委屈自己。隔断房在三环左右是不太能见到的,大多隔断房(即所谓的群租房)主要集中在四五环。隔断房即是如图二所示,将原来的卧室隔开,将原来的客厅隔开,这样一来,同样面积大小的房子能再次隔断出一倍的独立空间,能容纳更多的人。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人口急剧爆棚的城市,室内设计着实为大众着想,中低工薪阶层似乎也可以在偌大的北京、繁杂的居室中找到一块只有自己的“清静之所”,关门就是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也许这个空间只有六平米、十平米……但只要四面封闭便是一个完美的私人天堂。你可以在里面大哭、大笑、大吵、大闹,虽然你的一颦一笑早已被隔音效果极差的空板墙散落到小区门口……
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毕业后都会住在学校对面的小区,过着同等阶层的群居生活,昔日动辄心情不爽的少年,也只能在无眠的黑夜里默默淡然承受着隔断房一米外邻居传来的打鼾声。
在东五环,坐北朝南有窗户、有阳光的半隔间房平均月贡1700元,这个价格确实让人心动,但唯一不好的肯定是长距离和不太便利的交通。想了想,我还是咬牙选择了靠近直达单位的六号线附近的小黄楼独居独卫公寓。
住了大半年,这里越来越让我无语,北京新规划下,大拆政策着实又让房东见缝插针了一把。房租随意涨,却只是淡淡地回一声“北京都这样!”
图三 小黄楼独居独卫公寓
小黄楼公寓位于褡裢坡,步行七八分钟即能到达地铁褡裢坡站。虽然与白石桥南距离八环路,但交通还算便利,至少是六号线直达。不过,由于位于郊区的村里,公寓周围的基础设施不太齐全,出门左右也只有一两个小卖铺。小黄楼傍着临近地铁的优势,房租要比同一环内的其它地方贵一些,但要比单位附近的便宜点。
小黄楼公寓坐北朝南、坐东朝西、坐西朝东的房屋各有两层。这里可谓是各类朝向房屋的大集合,公寓会严格地根据居室的坐位方向和室内一天中摄入阳光的多少,将房屋分为五个类型。
太阳光照简图
小黄楼公寓不对等光照图
小黄分区阳光获取图
第一种如图所示,带窗户坐北朝南,阳光从早到晚光顾,月贡2200;第二种:西区与东区的二层房屋,二层带窗户坐西朝东与坐东朝西的房屋平分了一天中近似等量的太阳光(窗户朝东,上午获得太阳光;窗户朝西,下午获得太阳光),这类型房子月贡2000。
第三种为西区和东区一层靠院子的房屋,它们同样平分了一天中近似等量的阳光,但相比东西区二层的房子,他们所能获得的阳光明显要少一些。这类房子月供1900.
第四种为东西区一层靠外围墙的房子。很明显,东区一层窗户朝东开的屋子只能在上午的短暂的、特定的时间里获得部分阳光,而且这些阳光还会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弱、摄入时间越来越短。而西区一层靠着外围墙的房子也只能在下午短暂、特定的时间里获得部分阳光,而摄入强弱同样随着季节而变化。这类房子月贡1800。
由于外墙阻隔,窗户朝东的一层屋子在夏天的早上还能见到一个小时的阳光,但在秋冬天只能任由太阳光从窗户边溜走,却始终也照不进屋子里(北京位于北纬39.26分,太阳直射区间为南纬23.26分至北纬23.26分,即使在早上太阳也始终是从东南方向照过来的)。如此时,冬天来临,早上起床,我只能躺在被窝里,面朝没用的窗户,在短暂的几十分钟后,眼看阳光斜射到墙上,眼看它渐渐消失,眼看它消失地无影无踪。
第五种为公寓内所有带内窗的房屋(所谓“内窗”就是堂而皇之地在房屋内朝楼道的一面墙上开了口,看似是窗户,其实它已经失去了窗户真正的作用)。这类房子月贡1700。这类没阳光的房子就同地地狱,也许刚开始的几天,并无感觉异样,但不到一个月,会感觉如同无形的监牢,用黑暗遮住了一切,包括你的心情、你的生活、你的所有。终日不见阳光,靠着电灯来获得光明,和地下室也只是一个水平线之隔的差异而已。
大城市多的是工作机会和开阔眼见的场所和平台;少的是私人的独立空间和人均日常所能分配到的阳光。每个人与生俱来地对阳光的需求会在城市租房问题上愈演愈烈。对于每个人来说,用金钱争夺阳光并不是一个隐形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随时都赤裸裸地暴露在外的现实而严峻的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