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230250/ef1b32afbd1461d4.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进入教育过程的个体是一个具有文化遗产的儿童,他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在他的内心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四周经济状况的影响。
正是由于每一个儿童极具差异而丰富的生长背景,教育不得不充分关注这一点,把人看作是生气勃勃的具体的人,从而要求教育活动向个别化迈进。正是看到了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人,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概念,其核心就是培养和谐的人。他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他强调在人的自我表现这一点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以此为方向改革教育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依然是人的自我,也就是具体的人,这个具体的人在内在本质、世界观、信念、意志、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中是各不相同的。
面对那些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很多障碍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要尽量设法让他在别的劳动创造的领域中奕出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智力的财富在他的面前封闭着(而达到这些财富的道路只有一条,接受普通教育),那么他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的活动领域(包括学习的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
这并非是一种补偿,熬成要让孩子永远都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他还可以再除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再伤于这些创造性的劳动,这种享受存在的幸福。好当一个人获得了劳动的会呢,当他看到自己进步努力而取得的劳动成果,是那么甜美,当他觉得力量的付出是那样密不可分地体现了他的自尊感,那么,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要继续下去的力量与愿望往往是惊人的。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