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的成昆线

作者: 寻找无双zxl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09:38 被阅读29次

            说她是一段史诗是因为成昆铁路承载着的不仅仅是一列列过往的列车,还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承载者太多的或离奇悲惋或惊天动地的故事。提起成昆铁路,不能不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发生的特殊事迹。他留下来的是一个人间奇迹,付出的是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痛苦和荣耀,精神与人性,尊严与信仰,在这段铁路上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说。与昆铁路同时存在密切关联的一些词汇,三线建设、战略要地、人间奇迹、筑路工人等等,这些熟悉又神秘的字眼让人无比的好奇。

            他是一个谜团。一直以来都罕见与各大主流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线建设的一些林林总总的故事以及内因外因逐渐浮出水面,逐渐以各种艺术或采访实录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线。近年来,贾樟柯和王小帅的电影频繁出现以三线建设为背景的故事,让我们对那个年代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形象地竭开一层层神秘面纱,把那个时代做了回放。但是毕竟他们的电影还不是主流电影,观看的人很少,人们没有把目光集中在这段新中国特殊的镜头上,而是而终于美国大片,热衷于明星大腕。

            成昆铁路也算是文化大革命的一项巨大成果,他像卫星升天和两弹爆破一样,都是在文革期间完成的。物质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科学家和普通工人靠着一股看似很崇高的精神力量,完成了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先后动员四十万民工参加修筑,历时12年,于1970年完成。

    成昆铁路的建成也让很多鲜活的生命长眠于崇山峻岭。我不知道他们这种超乎寻常的精神是不是符合人性,但是我知道,他们确实是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热火朝天。他们极度藐视个人利益,极度排斥生活享受,将自己的一切私欲甚至生命统统抛开,用一种精神武装了头脑。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这段铁路的畅通。这段一千零八十公里的铁路,平均每修筑一公里就有一个生命失去。他们伟大吗,他们崇高吗,我不知道,但是铁路却巍峨蜿蜒真实地投入使用。

    我行色匆匆的陌路朋友

    当你乘着疾驶的列车去远方旅行

    倚着窗口在嵯峨的群峰间

    眺望那个伟岸的身影

    请放飞遐思在苍翠的山野中

    寻觅那瓣绯红的落英

    那就是我年轻的弟兄呵

    他会使你的眼神变得凝重而深沉

    蓦地,你会从呼啸的汽笛中

    捕捉到一阵阵筑路工的歌声

            这是一个叫做韩太康的诗人为失去生命的年轻的筑路工人而倾情写下的包含感情的句子。一个普通的筑路工在塌方时不幸失去生命,死的时候只有十七岁。他是许许多多长眠于地下的筑路工人之一。他长眠于这里,每天看着过往的列车。

            在蔓延,如同一条巨蟒。险峻的山峦,奔腾的河流,桥梁连着山洞,山洞过后又是桥梁。对面是数百米高的陡壁,列车一头钻进去;脚下是翻滚的江河,列车像巨龙腾空跨越。

    越西古镇

            成昆线的第一站--越西古镇。中所镇地处大凉山深处的古丝绸之路上,据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距越西县城大约七公里,它较完整地保持了当地生活原貌以及原始的古镇建筑。越西经冕山至西昌的公路穿镇而过。一天的时间,游荡在镇子的街道上,街头商铺林立,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越西有一个神仙般的地方叫沧海,梦幻般的五湖高低错落,互相连通。平时白雾迷茫,如入仙境。但是交通不便,路途险恶,赶上气候异常,暴雨、泥石流随时发生,当地人不愿意做向导前往。自己去,容易迷路,羊肠小道需徒步十多小时,不可预见的险情加上时间紧迫,只好作罢。  据当地的一位当过小学校长的老人讲述,从上个世纪初,这里就是越西县土特产及外来盐、布、小百货的集散地。曾经有过繁荣景象,土楼的规模可见一斑。近些年来,政府修葺整治规划,并修建了公路。公路两边旧房屋重新修建,立起一些瓷砖贴墙的二、三层楼,杂夹着更多的土墙老屋。不论新房老屋,临街住户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小铺面,红蓬绿帐,食店小吃,煞是热闹。各种粉和面制作的小吃品种繁多,可口宜人,引得游人驻步品尝。  与主要大街平行的是一条小巷,同热闹的主干道相比,这里是辟静的后街。宽不过三米,类似北方城市的胡同。路面由青石或水泥铺就,居民似乎勤于打扫,看起来十分干净整洁。两旁民居多为土黄色的泥墙或木板结构,站在门口向里眺望,颇似北方乡村的四合院,方形的,顶部有顶但是开有采光窗,虽是阴天,透进的光亮也足够了。这种上圆下方的结构,除了遮挡大凉山强烈的紫外线外,恐怕也含有古老传说中天圆地方的意思。

      街宽巷窄,屋密人稀,游人零星走过,信步漫游,怡然自得,也其乐融融。巷子一边有一弯溪流,宽两米,水清澈见底。渠穿街过,绕镇蜿蜒而去。三五个小男孩在水中嬉戏游泳,乐此不疲,偶有村姑就着渠边石板搓衣、淘米、洗菜。很多青石铺小桥横于渠上,一头直接搭连小院门口,出门取水,过桥上街,很是方便。

            出镇子约走一公里,是一个以土碉楼著称的小村落,名叫五里牌。五里牌的碉楼保存最完美,走在这乡间小路上,两边的农耕作物主要是烟叶子和玉米,一簇碉楼群在玉米地的中间出现。经人指点,来到一个据说有两百年历史的碉楼面前。据说这土碉楼原来是四层,后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拆掉了最上面的两层,我们看到的只有两层。一位老人坐门前,院子里晒着一片刚收割的烟叶子。一位中年妇女在土楼的大厅里摆弄着一些烟叶。屋内陈设简陋,剥落的油漆和裂开的木纹是陈年的标识。 大厅一边是主人的卧室,席梦思的床垫,新式床单,还有沙发电视机等现代家居。大厅的一角,木质梯子直通二层。征得主人同意,我们沿着梯子爬上二层。二层光线很暗,不开灯是伸手不见五指,尽管现在是中午。墙体很厚,大概有二尺。虽然采光不好,但是冬暖夏凉。内墙四周,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又像是枪眼,窗口一束光直射进来,显得周围更黑暗。碉楼是民用与军事工事相结合的建筑,是当时抵御土匪兵患得村里的可靠堡垒。村子中心的碉楼不同于沿途的土碉楼,墙身全部抹了白灰,显得整洁,干净,但是没有了原汁原味。白色的墙体上是黑色的花边,用篆体写着“文昌故里”字样。街道整洁,树木成荫,但是人烟稀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

            政府有意打造以文化遗产为主的旅游产业,大张旗鼓宣传文昌文化。据说越西的中所镇就是文昌帝君的出生地,传说是晋朝的一个道士后来修炼成仙。原名叫张亚子,从小勤学苦修,倡导积德成善,和睦忍让,扶贫怜弱,尊老爱幼等内容。并且身体力行在这方面做出楷模,为后人推崇和赞扬,成仙后被尊为文昌帝君,掌管世间升官考试等同文化有关的事。因此当地人望子成龙携子膜拜,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水镇的古风神韵,给古镇添几许灵气,而作为吸纳着天地灵气的水镇之水,无疑是古镇灵魂所在。水观音就能说明这些。其实水观音就是一个水库石坝,只不过有传说观音再次现身显灵而得名。水观音水库的水来自地下,有几处泉眼汩汩流出,清凉甘冽浸人心脾。泉水常年温度都在十度以下,游泳的人是勇敢者,冰冷的河水刺骨的寒,下去一会就要上来暖暖身子。

            越西县城早晨很安静。七点钟,天已经大亮,同伴们还在睡觉。我走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前面两百米的地方,两个背着双肩包的驴子匆匆走着。我跟在他们的背后,想搞清楚他们去哪里,我加快了脚步。走着走着,好像又增加了几个同行者,一样的双肩包,一样的行走匆匆。我更加好奇。心想这些驴子们要去哪里呢?我想探个究竟。这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越来越多的背包的人走过来,交汇在我的眼前,依然是行色匆匆,步伐很快。转眼一条人的洪流出现在我眼前,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向前走着,几条洪流全部汇集,进入一个大铁门内。大门上写着《越西中学》。

    西昌邛海

         最先知道西昌这个地名是从电视里直播卫星发射的新闻知道的。当时我对这个地名的了解仅仅是知道他是卫星发射基地,在四川的某个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今天来到这里,看着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路灯绿化都很像模像样,怎么也不能和我想象中的西昌联系起来。市区有水域宽阔的邛海,海边无边的湿地,湿地中有农舍有村落,有休闲的石板路和骑单车的绿道,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邛海的边上,登上山峰,俯视整个辽阔的湖面,如同镜子般平静。

          在距离市区大约十公里的地方就是一个安静的山庄,好多农家酒店。住在这里很舒服休闲。“同福客栈”—这是《武林外传》佟湘玉的客栈店名,怎么这么巧,我们住的这家也叫这个名。一个小院子,有石台石凳葡萄架,红色的很鲜艳的花,院门用木头制成,出了院门是一个很大的露台,站在这个露台上,远眺邛海,视野很开阔。

          老板娘是一个很开朗的女人,拿出自己腌制的萝卜给我们吃,每天晚上都跟我们一起聊天吹水。而老板却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人,不苟言笑,整天板着个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据说是一个狂热的摄影爱好者,对生意不是很在意。

           以前的邛海水域面积很大,近年来,填海耕田建房,海域面积越来越少,一旦雨水较多,就会漫上路面。湖边的石头路和单车绿道都是被水淹过的痕迹,黄泥镶嵌在石头缝里,偶尔还有淤积的泥水。湖面最漂亮的时候还是晨光初射,湖面上波光粼粼,山峰倒影,偶有帆船或者是快艇掠过,或是苍鹰飞鸟俯冲觅食,同伴们都举起了手中的相机,谁也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早餐过后,大家作鸟兽散。有人去踩单车环行邛海,有人登泸山,还有人那里也不去,漫无目的悠闲自在走哪算哪。

           泸山入口处是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出大量的彝族文化风俗,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还有幻灯灯光演示。博物馆不收费,免费开放,只是凭身份证领票。展厅共九个,最大的一个是一个现代化电子展厅,可惜正赶上修葺,不开放。每个展厅都很安静,因为没有人参观。游人们对此都不感兴趣,不知道他们对什么有兴趣。刚进入一个展厅,两眼发黑,随即灯光骤亮。随着脚步移动,眼前的灯光自动变亮。展厅的所有照明灯具全部是声控开关,走到哪里哪里的灯光就点亮,过去后自动熄灭。省电。

           有人说大老远来到这里爬山,是不是吃饱撑的?我说,你不爬山干什么?难道大老远来这里是打麻将?在酒店睡觉?

           出了博物馆的大门,我们义无反顾踏上了登山路。作为一个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驴子,这点山应该不算什么。我们不同于普通的游客,他们纯熟休闲游玩,而我们则是比较有基础的。行至观音庙,大多数游客就往下返。我们问当地人到最高峰还有多少路,他们都说要两三个小时。听到他们如是说,我们心里就有底了。他们说的两个小时应该是菜鸟级水平。果然不到两个小时就登顶了。

           山顶是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开阔地,几株桃树正在硕果累累的似乎能把树枝压弯曲。一幢石头房住着一对夫妻。不知道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好像有一定权利,可以对我们发号施令。桃树的归属权是他的,因为他明确告诉我们,桃子可以随便吃,但是要交费,每吃三个桃子一块钱。而且在房顶上架了一个高倍望远景,可以一览众山小,也可以一览邛海小。但是上屋顶要收五元钱。

           话说回来,房顶上确实比不上房顶舒服,不上房顶你只能看到周围的树木,等你上来房顶,你就会觉得这五块钱真值。那视野宽的没法说。大小村庄,马路,山路,湖泊河流蓝天白云尽收眼底。花了钱的,就是不同,那桃子也香甜可口令人无话可说。无农药无杂交,自然生长。

           下来的时候正值中午。过了观音庙横着行走几百米是一处妙处。名叫玉皇顶。

    待续---

    n��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诗般的成昆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yl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