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周末,海龙大厦门口人头攒动,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进进出出,刚进去的人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有的大步流星往外走来,怀里不是抱着诺大的箱子,就是平板车上拉着一张电脑桌子,同乘的大件还有打印机、扫描仪、音响之类的,小件就不计其数了,像什么鼠标、键盘、插座、变压器、手柄等,脸上都乐开了花儿。
可真够热闹的,一进门,那是人声鼎沸,各种吆喝、砍价、介绍、喊叫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优雅地说像是一种杂乱的交响乐,但更像是一场噪音!
我东看看,西望望,彩色的显示器上有着精彩的表演,不是动画,就是影片,还有最有意思的各种游戏与所谓的程序。那时候,刚刚结束老式的286电脑,曾经北京街头的各个“夜大”掀起过一阵学习打字的狂潮,很多企业纳入改革浪潮,有人下岗,有人买断,有人朝夕不保。社会上流传着“学点什么,准备再就业和增加竞争力”的说法。于是,学电脑、学打字成了很多年轻人参与进来的事情。有点儿远见的中年人,也开始积极响应起来。数码产品的革新,从90年代,正式打响,上网去,成了最时髦的事,去网吧,成了当下年轻人都喜欢的事情。就像70年代的舞厅,80年代的台球厅,90年代是网吧。
海龙里卖的都是最新款电脑,那时候国产的是神州、联想,进口的那就是稀罕物了,比如IBM、索尼、松下、日立、戴尔等,被那些外国品牌霸占着。不说性能,价格就高得离谱。我看着显示器里面跳动的画面,有点害怕,但觉得非常有趣。最终经过一上午的折腾,我们买了一台性能不错的杂牌电脑,爸爸使出浑身解数,不光打了折,厂家还赠送了一张电脑桌,重低音音响炮、避雷插座、双飞燕鼠标、键盘、鼠标垫、还有许多软件。可谓满载而归,谁知,买的算不过卖的精,长大才懂得那些都是噱头与营销诡计。
电脑抱回家,爸爸开始吆喝我放假就开始玩,竟然每天催着我开电脑,他却不玩,只是看着,还不定期地给我买游戏和软件,对我说:“想玩好电脑,就要先学会玩游戏!”
也不知道他从那里听来的谬论,总之,我是信了!在那个年代,我从不敢碰电脑,到成宿的玩游戏,慢慢踏上紫外线辐射下茁长成长的一批“网瘾少年”!
一盏青灯下,晚风徐来季,与您追忆今昔时光!
分享生活点滴,汇聚人生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