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女儿胃肠感冒,平时除了做饭,就是抱着她或者给她按摩肚子,我就这样边抱着她边看了一遍《苏东坡传》,为什么呢,因为我得看看豁达的苏东坡才能撑下去。
周二周三的时候,女儿粘人的要命,喝水吃饭都要我喂,可看她无精打采,发高烧,吃了药还38度,一整天半睡半醒,也就只能忍着,有求必应。
第二遍看,跟第一遍差距还是蛮大的,去年12月看第一遍,我大部分只看白话文,尤其苏东坡好笑的故事,因为我需要,那时候自己太需要点高兴的事提精神了。这一遍把林语堂摘抄的苏东坡书信,诗文也一并看了。300多篇古诗词赏析让我读古文没有那么抵触了,坚持下来自己的变化自己知道。
这一遍感触不同的地方是,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苏轼的一些弱点,他也拍马屁,他恃才傲物,傲慢与偏见可以用在他身上一段时间。他还挺迷信,他还炼丹修仙,我以为他应该是看透人生的,其实他也免不了想长生不老。
乌台诗案时,刚开始他否认讽刺朝廷,但其实他的诗信,很多就是在讽刺朝廷,他怕死。后来又承认了,哈哈,一代文豪也是人啊,我不是想贬低他,反而更喜欢了,所有这些才让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文豪。
还有黄州时期,他是洒脱的做了农民,但这也是有过程的,他刚去时,独自一人在定慧院住了四个月,得有多绝望,一个到达过山峰的人一下子落到了谷底,甚至是寒潭,他能一下子豁达?那他为什么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为什么有几个月时间闭门不出,让他死了的谣言满天飞?这几个月说是生病,中间他在经历怎样的精神折磨谁也不知道,他也没作诗记录。
但是后来,住了三年的苏东坡确实完全适应了农民的生活,乐得逍遥自在了,正当他把自己的价值观调整到与现在的生活一致时,然而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他又被重用,他要重新捡起以前的那一套了。这就是人生无常吧。
纵观他的一生,从密州时期37、8岁诗词渐渐成熟,43岁人生磨难成就巅峰,当他回朝的那几年反而没什么有名的诗句。再就是惠州、儋州时期,诗句又流传出来。也就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大部分是在他贬谪时期所作。这真的挺有意思,苦难让人深刻。
我佩服的还有他的交友能力,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这比喻太幽默了。就算是这样,有个叫马梦得的人跟随他20年,即便他贬谪黄州,这个马生举家搬到黄州,比邻而居。
还有被贬惠州,有个和尚愿意跋涉千里给他和他家人之间送信,即使贬到海南岛,也有个四海游荡的道士去找他。
再就是看到了他自己精神的定力,一般来说,爱交友的人,尤其像苏东坡这种三教九流无人不可以聊一顿的人,很容易受别人的话语,看法,思想影响。而他却能做到始终保持自我,基本上都是他在影响别人。
他可以和任何人游玩,但他也有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很多处看到他一个人跋山涉水,一个人关在家里。这太厉害了,也许与他遍读经典有关,他有自己的准绳。
他的一生真的应了他第一次去做官写给弟弟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那时候他才24岁。
另外对林语堂这句话印象深刻: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在动物之中,据我所知,只有人猿能笑,不过即使我们承认此一说法,但我信而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