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识人呢?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么说,通过眼睛就可以看出内心了。
孟子也说:“存乎人者, 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叟哉?”
孟子的意思就是说:盯着对方的眼睛看,如果眼神闪烁,游离不定,那就是坏人;而正直的人,眼睛一定是明亮的。
可见透过眼睛就可以看清一个人!
人焉廋(sōu)哉,廋(sōu)是隐藏的意思,就是说人就无法躲藏,无法掩藏了。
孔子也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sōu)哉?”
有人问孔子,怎么识别一个人,孔子就说了上面这句话。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看他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做事。观察他处事的动机,看他做事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私欲,为了自己得到好处,还是为国为民,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什么样的情况下。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隐藏得了呢?”
知人是与人打交道的依据,也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
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理国家,都不能不知人,知人虽然很难,但并不是没有办法。
孔子这句话便教给我们一套了解他人、认识他人的方法。
想要想了解一个人,首先先看的他的言行,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拉帮结派,行贿受贿,恐吓威胁他人,背后说人坏话,那这个人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动机是什么?他做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人民变得很好?
最后看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他的最终目地是达成什么?而“安”就是观察一个人在什么情况觉得自在,觉得舒服,什么时候安心?是喜欢喝酒吹牛,还是追求自我成长?
通过这三个方面,就能对一个人做出较为彻底的认识和全面了解,使他在你面前无处遁形。
每个人的行为都不相同,有人为恶,也有人为善。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是要看他的行为表现。
表面上看行善的就是君子,作恶的就是小人。但“视其所以”才是人的本质。看人以什么样的方法做事情。
比如现在有很多热身公益事业的人,他们可以为了这些公益事业,花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就为了给他人提供帮助。
所谓“观其所由”,是指观察一个人行事的动机。
做恶的人,看他是被迫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看那些坑蒙拐骗,拐卖儿童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人性于不顾,干出伤天害理的事!
行善的人应当观察他是不是真心为善,是否诚实,以及他的目的何在。
若是真心为善,就不会伪装,只是为了行善而没有别的目的。
若是假意行善,可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或是沽名钓誉之徒。
察其所安,就要深入了解对方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若是以行善助人作为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人就会真心喜欢行善,就不会有着过分的矫情,就是真君子。
但若出于某种目的或形势不得不这样做,即便是行善,也非志趣所在,也不会乐于长期做下去,这种人便不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识人法,是对一个人从外看到内做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考察。
即便他人的城府极深,极力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掩藏起来,只要我们耐心观察,就能让他们无所遁迹。
很多男生在追求女生的时候,各种甜言蜜语,对女生的要求简直有求必应。等到结婚后,完全变了一个人。
女生如果只看男生对自己好不好,愿不愿意给自己买礼物,愿不愿意花钱给自己,只看这些就会忽略了男生的动机。
其实言语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不靠谱,甜言蜜语只会让你忽略他行为后的动机和目的。可以为了你和别人打架,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对你好。
如果一个人平时对其他人都很恶劣,只对自己好,那就要擦亮眼睛了。
有的人谈恋爱的时候对你好到极致,那也有可能在以后坏到极致,因为他走极端!如果后面两人不合适分手了,有的人还有很强的报复心理,甚至“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甚至毁了一个人”。
如果真能做到孔子说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那也算是真正知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