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这样教语文》第38-40页
国家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这门学科?于先生在书中这样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犹如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工具一样,首先得拥有。车子可以花钱买,语文就得靠读、背;拥有之后,还得会用;会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不过,学习语文的过程比学骑自行车不同,它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即“拥有”和“运用 ”交织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终生。
当然,语文这门学科还很特殊,它是由一篇篇内容各不相同的课文组成的,因此在读的过程中必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影响。这也使语文教学又多了一个任务----悟其意,悟其理,悟其情。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批文”是什么意思?就是读进去。老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入情”,则是悟其意、悟其情。语言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化”。
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如果教学缺乏形象,缺少情感纽带的联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发展。语文教学只有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学生才能感受到真切,才能“入境”,才能引起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才能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