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没有诸葛亮之前刘备是流离失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狼狈之极。刘备在托孤时,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诸葛亮的感谢:“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 只是让人倍感奇怪的是,为什么诸葛亮不选择已经是雄踞一方的曹操与孙权,而要选择一个徒有虚名的刘备呢?这正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
其实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是何许人也?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毕业了没有事做,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而已。只不过他师从名师,从师于司马徽,还是有一定名气的。一个这样的大学生想去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或者上市公司,难度可想而知,就算进去了,要得到重用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诸葛亮不愿意花这个冤枉时间的。
所以诸葛亮一开始选择曹操,曹操未必就要他,要知道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就在曹操的麾下。初为尚书郎荧阳令,后为御史中丞,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后又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诸葛诞在曹操那里未必没有向曹操推荐诸葛亮。只不过曹操当时已经一方霸主,手下谋士如云,荀攸、荀彧、程昱、司马懿等等,哪会把一个刚毕业,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诸葛亮放在眼里。所以即使诸葛亮去曹操那里,曹操要不要是一个问题,要了也可能不会重用。曹操是实用主义者,他不会花时间和耐心去培养人才。 诸葛亮亲哥哥诸葛瑾在孙权那里,也未必没有向他的主子推荐自己的弟弟。但孙权也是一方诸侯,年轻气盛,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周瑜、张松、鲁肃等等,也不会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孙权不就没有把庞统留下吗!
曹操、孙权两个人的高姿态,活生生把诸葛亮拱手让给了刘备。不知道以后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霸业时,他们有没有后悔。 诸葛亮当然也不会随便选一个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营造了一个氛围,把自己置于一个高人的位置。大概刘备最开始也没有把诸葛亮放心上,如果徐庶不走,他根本就不会去找诸葛亮。当徐庶推荐诸葛亮时,刘备的第一反映就是让徐庶带话给诸葛亮,要诸葛亮来见他,可见刘备并没有把诸葛亮当成了不得的人才。后来遇见司马徽,再次推荐诸葛亮,刘备才引起了重视。其实重视不重视对刘备都无关紧要,因为他已经是病急乱投医。只不过刘备运气好,他真的撞了大运,遇见了一匹千里。 诸葛亮还使出了欲擒故纵之计,高人自然不能随便请到,所以诸葛亮要刘备来了三次才露面,他前两次一直在观察刘备的诚心与成就霸业的恒心,如果没有这两点,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因为他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与满腹的才华。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就是一个原因刘备太缺人才了,而且基础极差,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够看到成效,能够让他奠定他的地位。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意思很简单,我宁愿在鸡群里作为头头,也不愿在凤凰群里默默无名。诸葛亮选择刘备,就是选择做一个鸡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来很多人都笑诸葛亮傻,替他惋惜,说他辅佐了一个能力实力都不怎么样的刘备,还遇到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实在是命运不济,更有甚者想,要是诸葛亮取阿斗而代之,岂不是天下姓诸葛了吗。其实事实不是凭空想象,不是想象一个聪明的人做什么就都行。其实政治不是那么简单。诸葛亮首先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深谙此道。诸葛亮选择了刘备,成就了刘备,岂不是也成就了他自己!
ebNav,$2Z�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