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的恕道(二)

孔子的恕道(二)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2-22 08:25 被阅读0次

那么,“忠”“恕”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区别呢?

“忠”,会意字,中心为忠。《说文解字云:“忠,敬也。从心中声。”段玉裁注:“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尽心曰忠。”汉代大儒马融《忠经·天地神明》章称:“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之本,何莫由忠?”这里的“一其心”,应该就是“同其心”“尽其心”之谓也。

《论语·雍也篇》最后一章篇末点题时,记孔子说:“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冯友兰先生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夫子的忠道。所谓的忠,就是做事尽心尽力的含义,就是自己想要成功那也要使他人成功,想要让自己通达那也应当使别人通达,有尽心尽力、将心比心的意思。无独有偶,曾子也曾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在这里就是真心诚意,全力以赴地帮助别人,不欺骗自己和他人的意思。

“恕”也是一会意字,如心为恕。《说文解字》云:“恕,仁也。从心如声。”段玉裁注:“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则为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仁者,亲也。”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声类》云:“以心度物曰恕。”

《贾子·道术说:“以己量人谓之恕。”皇侃《论语义疏》说:“恕谓忖我以度于人也。”又引王弼曰:“反情以同物者也。”《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按照马融以“一其心”解释“忠”的逻辑,那么,“恕”就可以用“如其心”来解释。通俗地说,“恕”就是“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者“以他人之心为心”,这也就是即《孟子·告子上》所谓的“心之所同然”。所以,恕有将心比心,谅解他人的含义。

《卫灵公篇》孔子的解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的精神,包含着平等的观念,体现出对他人的爱和尊重,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颜渊篇》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也是恕道的表现。

总之,“忠”“恕”都涉及“人我关系”或者说是“人己关系”。如果说“孝悌”之道适用于“亲子关系”,那么“忠恕”之道则可适用于一切人际关系。只不过二者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上正好相反——“忠”道由内而外,“恕”道则由外而内。所以朱熹解释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焦循解释说:“忠恕者何?成己以及物也。”张载说:“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正蒙·中正》)《华严经》也说:“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忠恕”条引慈溪黄氏语:“天下之理无所不在,而人之未能以贯通者,己私间之也。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忠恕既尽,己私乃克,此理所在,斯能贯通。故忠恕者,所以能一以贯之者也。”

所以,忠恕之道乃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伦理准则,“忠”是“尽己之心以待人”,“恕”是“推己之心以及人”。

其实业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者为“忠”,即“不负人”;消极者为“恕”,即“不损人”或“不害人”。孟子说:“有所不为,而后有为。”“忠”就相当于“有所为”,“恕”相当于“有所不为”。

相关文章

  • 孔子的恕道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太极锻炼第十二天。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孔子说:...

  • 恕道

    恕道 作者:王鼎钧 你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

  • 2018-09-16

    宪问第十四 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平时讲仁,讲恕道,因此...

  • 推己及人—素书学习札记: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合乎恕道宽以待人,坚持实行严于律己,所以能够团结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恕道。

  • 宽恕 是成功者的立身之德

    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有直道和恕道之分,所谓直道,就是直来直去,针锋相对。所谓恕道,就是曲折迂回,宽恕包容。 ...

  • 二十一、智慧人生——《雪漠智慧课程》随感

    一、阅读 壹·筑基次地品 七|治国 4、佛家的“恕道” 二、文摘 我们没必要总拿挑剔的目光...

  • 《大学》絜矩之道【19】

    絜矩之道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价值观,和“恕道”一样重要。 絜矩之道,就是规范,就是示范,就是你要别人怎么做。恕道是“推...

  •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

    第一法 持神敬肃 内圣外王,天地完人 修身恕道,内圣外王 扬人抑己,谦虚而行 小心行事,得意不忘形 第二法 静坐养...

  • 孔子(二)

  • 孔子简读二——孔子的挫折

    在孔子来到孔家有了贵族身份之后,幸福似乎很快来临。季孙氏家要举办大型宴会,邀请所有贵族身份的人,包括最低级别的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恕道(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bi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