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读后感
不是所有的儿童的都具有同等的能力:一个学生的成绩能轻易地得到“5分”或“4分”,而另一个儿童能得到“3分”就是不小的成绩了。这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我们很多的教师会说这个孩子这么笨,怎么总是教不会呢?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身体的发育不同,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可能这个得“3分”的孩子得到这个分数已经是经过了不小的努力才得到的。
儿童应看到和体验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可让儿童由于落后或有什么不行而感到无穷的痛苦。读到这里我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就是由于之前的很多原因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人,虽然这些人不能跟上大部分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给与这些人简单的,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如果是考试,也可以给与不同的试卷,为的就是不让儿童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不行而感到痛苦。
现在是六年级的这些后进生,似乎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了,看起来在他们的内心已经感觉到自己不行了。如果在低年级的时候保护好学生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可能到了高年级就不会这样的情况了。
不要追求表面上不错的数字。很多的教师只是拿成绩论,成绩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不合要求”就等于学生“没有达到水平”。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是奇怪的、教育上无知的观点,看不见人是由许多种特点、品质、能力和喜好的和谐统一体。
我们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的分数,更应该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多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然后去激励学生。不要要求每个孩子都齐步走,应允许不同的孩子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