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总结一直是最流行的活动之一。各种十佳统计层出不穷,在哔哩哔哩,我这几天起码看了不下10个版本的年度电影十佳。大家的品味基本一致,整体大同小异,基本没有我之蜜糖、你之砒霜的情况出现。这说明,虽然电影是一门注重个人主观感受的艺术,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标准也是大体相通的,好的电影一般都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我也试图做过总结,但这对我来说有点难度。因为个人喜好多元且不明确,很多东西没法量化比较,有时候看电影的当下正好契合了当时的心境,因而对电影评价颇高,但事后想想好像也不是那么好;有时候心情烦躁,看电影也颇多挑剔,但事后却屡有回忆,越想越觉得好。每次评选属于自己的十大,总觉得不公平,总有遗珠之憾。不过,十大、十佳大抵都是这样,反映的不过是其时的心理状态,并非完美也并不权威,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罢了。
以下,是我的2018电影十佳:
10、摄影机不要停——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我们尊敬
年度最佳喜剧的最有力竞争者。层层反转、层层递进,将一个无钱凑活小剧组的生存之道描绘得惟妙惟肖,笑过之后对他们的坚守肃然起敬。
9、沉默的教室——人为什么生而为人
本以为又是一部滥情的政治宣传片,但出乎意料有点意思。抛去成见,或许可以窥见两种制度之不同或许与对人的态度不同有关。在不同的维度、视角评价下,两种制度难分优劣,但在个人而言,被忽视、被淹没、被同化显然并不是令人愉快的选项。
8、暴裂无声——每一个字的缝隙里都写着吃人
结尾那处山塌下的5毛特效,拙劣得让人心酸。影片游走在魔幻与现实空间,却对一众谜团根本无意解答。虽然角色略显单调,情节略显刻意,但瑕不掩瑜,将底层中国的生活逻辑赤裸裸地展现在荧幕上。这份勇气,值得点赞。
7、不成问题的问题——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黑白片的设定充满了古旧感,让人似乎回到了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放在哪个年代都能成立,因为这是在人性中永恒存在的。主角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演出了共性也演出了特性。那张模糊的脸看上去,正像你我。
6、丝路花雨/高山下的花环——过时的形式主义与式微的理想主义
任何年代都有出色之人。这两部电影也充分证明,电影并非依靠技术而活,也决不应被技术左右。导演要想的,是如何讲好故事,如何通过故事传递理念。电影之所以是门艺术,就在于它有灵魂也有思想。
5、愚行录——我从不认为这世界是公平的,但人总该有些希望吧
愚行录的错乱是整体的,从演员到剧本,但恰恰是这种错乱造就了也迎合了影片的基调。尤其是最后的结尾,反映的是日本对悬疑推理文化的精通与熟络。或许这样的精巧的犯罪建构,在现代,只可能出现在日本。
4、大佛普拉斯/血观音——落土八分命
两部电影其实可以合在一起看,看上层社会如何勾心斗角,看下层百姓如何成为炮灰。血观音里的棠夫人,大佛里的菜埔,就像身处世界的两极,他们不可能会认识,但却奇妙地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人和理论可以作答。所以,才有末日审判,才有人生皆苦的感叹,才有西方极乐的诱惑。
3、伯德小姐——青春美好,且行且珍惜
人生一大憾事,是太乖太听话,以至于完全没有叛逆期的感觉,人生就滑入了既定的轨道,不得挣脱。少年人的反抗几乎没有理由,也几乎不需要成本,因为有大把的试错空间。但中年人的反抗却几乎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死或许一定,但生却极不可能。
2、幸福的拉扎罗——世人蝇营狗苟,却妄图成为神
有人说,拉扎罗是耶稣的化身,他的牺牲拯救了所有的人。所以,他的善良是看透了世事的纯真,而其他人的精明不过是遮蔽了智慧的愚蠢。但世界是凡人的,显然并没有适合神存在的空间。所以,拉扎罗的下场一定被悲剧的死亡,不论是转世,还是重生。
1、我不是药神——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排名第一,并非艳压群芳,只不过心有所感罢了。剧本的改编、节奏的把握、演员的表演都属上乘,几处意识流的表达也颇为点睛。但这些都比不过直击人心的力量。人固有一死,说的轻巧,可是真要放手,却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