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文人,因他兼具才、情、义、趣、智,是一个有温度、有情趣、有志向、有境界的人,他不会因为怕得罪权贵就不敢直言,不会因为知道结果就放弃过程,也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躲避结果,他活的很纯粹很真实,他身上闪耀着令人神往和追随的光芒,让我敬仰和倾慕。
苏轼的一生,着迷于物质享受,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但物质又不能够将他完全束缚。缺了物质享受,缺了高官厚禄,他照样能自食其力自得其乐,悠哉乐哉逍遥自在。这样的人,即使是黄州城外种地栽树,自给自足,粗茶淡饭,也是一样的坦然。达官显贵又如何?山野村夫又如何?他的才情已熠熠生辉,让世人所折服,茅草屋又岂能遮挡住万丈光芒?
他的光芒——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清高;是“我欲乘风归去”的浪漫;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情趣;是“狗啃河上(和尚)骨”的诙谐;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品味;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睿智;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温情;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才情;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性;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定与从容!
无论是在什么境况之下,他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不管身在何处,他总会把稍纵即逝的感受,以不朽的艺术形式常留人间,丰裕古人今人的生活。如此天才,却并不高冷,而是始终保留着性情中人的感性宽厚、重情重义和诙谐幽默。他不是只会读书的一介书生,而是哀民生,懂生活,好交友,好美食,好游山林,入则为朝廷肱股重臣,出则是普通贫民百姓。一直很向往古人的生活,若不是入朝为官就可以洒脱不羁,尽情享受山水之乐。
东坡是典型的才而优则仕,他的仕途本来可以走得一帆风顺,可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他始终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所以一生跌宕起伏。可他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有福气的男人,一生之中的三位伴侣王弗、王闰之、王朝云都很贤惠体贴,并且都仰慕理解他。他的妻妾们也都是幸运的,因为东坡一直深深的爱着她们。一直很敬仰苏东坡这样有温度和情趣的儒雅文人,尤其是在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东坡传》之后,更是对他多了几分了解,增了几分倾慕。若时光能倒流1000年,能有幸聆听苏大学士吟诗作赋,一定非常的有趣。远离世俗尘埃,寄情闲云野鹤,每日书香熏染,能略通书画,勉强吟诗作对,获得一点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那都会是异常幸运之事。我最喜欢最欣赏的是他的“真”――
真性情。他生性旷达豪迈,为人率真,虽已垂暮之年,且身染重疾,听到少年时暗恋的堂妹去世的消息而面朝墙壁低声抽泣,看到已逝世的好友文与可曾送给他的竹画而感动流泪。他用尽平生积蓄所置家产,就因看到房屋旧主老母哭泣而大受感动竟烧毁房契,不考虑自己妻儿无处安身的后果。这样的男人不会虚情假意,不会薄情寡义。
真豁达。因上呈谢表中被当政小人抓到把柄免去湖州太守一职,官差奉旨逮捕押解归京前,看到家人哭作一团时,他还能淡定自若,讲故事开玩笑安慰家眷“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这份气定神闲绝非常人可比,连当地的老百姓都泪如雨下,为太守送行。对陷害自己的敌人章惇(年轻时候的朋友)在其失势后却并没有以牙还牙,落井下石,给其儿子的信写得很动情,仍讲述与其当年的交情。这样的人心中只有真善美,让人不得不敬仰。
真仁爱。他心地良善,想方设法尽己之力帮助百姓。因某城溺死婴儿的陋习上书太守成立救儿会,挽救了多少婴孩的性命。他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看见难民流离失所而不能入眠,上表请求朝廷宽免百姓公债竟遭到弹劾说其夸大灾情。不管是任职凤翔、黄州、湖州、杭州、儋州,每到一处都政绩斐然,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护和拥戴。
真诙谐。某文人带诗拜访,在其面前抑扬顿挫诵读之后询问如何,答曰“百分”,对方闻之欣喜,随后却说“诵读之美七分,诗句之美三分”,俨然就是活脱脱一个老顽童,让人忍俊不禁。
真耿直。仗义直言,不计后果即使头破血流饱受其苦也要坚持己见,明知山有虎,却要偏向虎山行,乌台诗案就是很好的例证,让他既得罪了新党,又为旧党所不能容,正如侍妾朝云所言――一肚子不合时宜。
真才情。苏轼诗、书、画三绝,是集诗词赋字画于一体皆有大成的全才,神宗皇帝有爱才之心,他每次上表必称赞一番,经常是因为读他的文章而忘记吃饭。他不仅是北宋文坛的首领,乃至从古至今,他都算是屈指可数的旷世奇才。
苏东坡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文人!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才子梦,仰慕敬佩腹有诗书才高八斗的儒雅文人,想要紧紧的追随于他左右。像苏东坡这样的天才,若能跟着他看山看水,赏花赏月,听风听雨,吟诗作赋,享江上之清风,读山间之明月,岂非人生一大快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