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莲说8.8

爱莲说8.8

作者: 改变自己369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05:33 被阅读0次
周敦颐

古人对于山川风物,往往有自己的偏好。东坡喜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林逋喜梅喜鹤,“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人称“梅妻鹤子”;“形居尘俗而心栖天外”的周敦颐一生最钟情于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爱莲说》。

首先我们来自由朗读,要求读出节奏重音,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情感,记得要随时做好圈划。好一派人声鼎沸热情澎湃!我看到不少同学还像古人读书那样摇头晃脑,颇有周敦颐的自得;或者早已把自己幻化为莲,卓然独立!

现在我们参考屏幕上的节奏划分,配点背景音乐,再次齐声朗读。

现在我们小组合作,一人一句,结合注释,落实翻译方法,读懂文意,把不理解的地方做好笔记。

好,现在老师整理了本文的重点实词,重点语句,我们用推火车的方式来检测一下。嗯,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给自己鼓鼓掌吧!

首先,我们来品莲。文中哪句话是在直接描写莲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实际上这句话不但写出了莲的外在美,还突出了莲内在的品质。我们小组合作,来完成表格。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体态风度”三方面,突出莲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豁达大度、正直不苟、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高洁端庄、特立独行、雅致端庄”。这实则是在写君子的品行啊,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点明了主旨。

这里老师有个疑问,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下。对,本文在托“莲”写“君子”,那为什么作者还要两次提到“菊”和“牡丹”呢?它们又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它们又分别持什么态度?我们结合文中的语句,品读关键词,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给出自己的理解吧。

好,你来说说吧。嗯,你觉得莲是主角,所以它们都是在衬托“莲”。我们还发现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引出、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实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也就是委婉地表达了对喜欢牡丹的人,也就是追名逐利贪图富贵之人的鄙夷和摒弃。

现在我们再来品“作者”。周敦颐是莲一样的君子吗?来看大屏幕齐读作者简介,再来看周敦颐的一段轶事。从中我们了解了一个怎样的周敦颐呢?你来说说吧。他历官场的冷暖险恶,但始终保持清白正直的操守,洁身自好,初心不改!就像他笔下的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们来做一下小结。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的实际上是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德,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种写法是什么?对,托物言志。大家做好笔记!

作者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为何发出这一声叹息?是在叹自己志在君子,却无同路人!其实,周敦颐并不孤独,我们结合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来给周敦颐找找同路人吧。

很好,有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率真达观痴心不改的刘禹锡;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孟子;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欧阳修;有多次遭贬始终乐观旷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轼……是的,也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一朵莲,亭亭于水,高洁于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莲说8.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iz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