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三十了,我从早晨六点半起床到现在,是刚刚忙完,但是老公还没忙完呢,在厨房里做饭呢!其实我的忙碌只是一点点,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过年,我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收拾屋子、洗洗涮涮、各种扫除、各种收拾,我都是马马虎虎的过去了。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也是一个比较得过且过的人,一般情况下,只要能看的过去,我都可以看的过去,所以过年对我来说没那么累,但即使是这样,我依然是感觉在过年的各种忙碌对我来说是非常累的一件事!
早晨起来一打开手机就收到好多拜年的短信,不得不说真是有起来早的呀!看到这么多的祝福短信之后,我就抓紧起来一一的进行回复了。虽说这里面有很多久未联系的朋友,但春节期间发个祝福的信息必须要好好的回复一下。但是看着我收到和各种拜年信息,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全都是复制粘贴的信息,没有几个是自己编辑的。
突然想到我们刚用手机那会儿,那时候拜年朋友之间只能是发短信拜年。而短信的功能只有文字,不像现在的微信发一个拜年的信息,可以有那么多的表情符号,而且有那么多现成的祝福语只要粘贴复制就可以了。我记得刚用手机那会儿发短信,如果有个群发功能都已经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了,不出意外的话,每条短信都要自己亲自编辑,而且不像现在可以有语音,那个时候只能是文字,只能是打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然后发到对方的手机号里!那个时候的祝福还真的多数都是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文字,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要好的朋友可以打电话问候。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家在农村时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话,那时只有我三叔家有电话。每到过年的时候,我爸爸和二叔都会去三叔家,向远在江苏的舅爷、二爷等老家的亲戚们打电话。那时候的过年,打电话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事件,谁先说话谁后说话,打电话时主要说什么、怎么闹问候都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
那时因为并不是每家都有电话,所有有电话的人家呢,就会有亲戚朋友来借电话打,那时候的长途电话费还很贵,我记得大概是一块多钱一分钟。大家都格外珍惜说话的那几分钟。几乎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免得浪费了语言、浪费了金钱。
后来,随着电话的普及,大家都有手机了,然后过年的时候就开始用手机打电话拜年了。再后来有了微信,有了微信之后开始语音拜年,再然后可以用视频拜年了!我记得视频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像我爸我妈那个年纪的人都非常好奇,他们觉得远在千里之外,不用过去在家里就可以见到彼此了,真的非常神奇,他们也觉得这个功能真的是太好了。可是随着微信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越来越普及了,而且手机的像素也越来越高,视频通话已经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有一件怪事,那就是除了老一辈人愿意发视频之外,年轻人打视频电话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比如说有些人你给他打语音电话的时候他会接,但是你打视频电话的时候他就不会接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大家没有做好准备,但时间长了才发现原来大家只愿意隔着屏幕通过耳朵进行交流,不愿意隔着千里之外看彼此的画面,对于见面来说,大家还是希望能在线下能真实的见面为好。
不过已经普及的东西就很难再回到从前,比如说视频拜年这个事情,虽然大家不太愿意视频拜年,但是对于有的人他还是会给你连视频,那这个时候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接的,还有一些人在过年的时候呢,愿意发一些祝福的信息,那这些信息呢,其实就是粘贴复制可能发的人自己都没有看这个拜年信息里面的内容是什么!但是群发功能让我们可以给手机里的每一个人都送去一份祝福,可是这个祝福又有多少是真诚的呢?
不去多想,也不去多说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每个年龄都得面对每个年龄该面对的问题。我们这一群人经历过短信拜年、QQ拜年、微信语音拜年、微信视频拜年,但是还好我们还在拜年着。然而那些比我们还小的这些孩子们、那些用着视频电话伴随着长大的00后或者10后的孩子们,他们对拜年这个概念都很生疏了,他们也不会去想我需要给谁拜年,我为什么要拜年,也许他们从小经历的就是这种可以随意的视频,可以随意的发语音,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今天就是年三十了,2022年农历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23年的正月初一了,可能还会有一波拜年的短信、拜年的视频!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有时间多出来玩玩,多出来聚聚,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线上,我们是生活在线下的,希望有一天线上的交流只是我们必要的通信工具,而不是娱乐的工具、心灵交通的工具。
网友评论